近年來,海綿城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從“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著手,綜合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措施,統籌協調水量與水質、生態與安全、分布與集中、綠色與灰色、景觀與功能、岸上與岸下、地上與地下等關系,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徑流,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行為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使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抵御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在新形勢下,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是新時代特色背景下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下的有機結合。“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市場規模已達到約25350億元。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氣候變化的加劇,海綿城市建設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提升,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全國每年用于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資總額超過4000億元。2021~2030年,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預計為7萬億元,對應10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為16.6%。這表明未來海綿城市行業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海綿城市的相關技術和工程方案不斷成熟。從雨水收集與處理、綠色基礎設施設計到先進的水文分析和模擬技術,技術創新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例如,現代雨水收集系統可以通過先進的過濾和凈化技術,確保收集的雨水可以供城市家庭和工業使用;透水材料、綠色屋頂等綠色基礎設施的技術也日漸成熟,能夠滿足不同氣候和地理條件下的建設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綿城市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我國從事海綿城市建設、設計等相關業務的企業數量上千家,一半以上集中在省會及經濟特區以上的城市。其中,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是國內海綿城市行業相關企業數量較多的地區,約占到國內相關企業數量的75%。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多個相關行業的合作,包括城市規劃、建筑設計、水利工程、環境保護等。目前,中國已經有多個城市開始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如南京、深圳、合肥、武漢等,并逐步推廣海綿城市建設經驗。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氣候變化的加劇,城市內澇、水資源短缺等問題將更加突出,海綿城市建設的市場需求將不斷提升。同時,人們對生態環境和居住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海綿城市建設也將成為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我國已發布了一系列法規及產業政策,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例如,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因地制宜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如大慶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并出臺了多項海綿城市生態空間管控文件和技術標準;上海市發布《本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底和2030年底,建成區分別達到40%和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海綿城市建設行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市場規模和投資規模將持續增長。有預測指出,到2030年,海綿城市市場空間將達到約8.1萬億元。政府將繼續加大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出臺更多優惠的財政、稅收等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政策環境不斷優化、技術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以及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等特點。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政策規范的加強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入發展,我國海綿城市建設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海綿城市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