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海綿城市作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市場規模正在迅速擴大。特別是在中國,隨著政府對海綿城市建設的重視和推動,以及“雙碳”戰略的實施,海綿城市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自由遷移。而從生態系統服務出發,通過跨尺度構建水生態基礎設施,并結合多類具體技術建設水生態基礎設施,是海綿城市的核心。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解城市內澇的壓力。
在新形勢下,海綿城市是推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城市發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創新表現,是新時代特色背景下現代綠色新技術與社會、環境、人文等多種因素下的有機結合。“海綿城市”材料實質性應用,表現出優秀的滲水、抗壓、耐磨、防滑以及環保美觀多彩、舒適易維護和吸音減噪等特點,成了“會呼吸”的城鎮景觀路面,也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讓城市路面不再發熱。
數據顯示,2021~2030年海綿城市建設的投資規模預計為7萬億,對應10年CAGR為16.6%。這表明未來海綿城市行業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中國政府對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的實施。這些政策不僅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還推動了海綿城市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自2015年起,住房城鄉建設部和財政部確定了多批海綿城市試點,包括武漢、濟南、重慶等城市。這些試點城市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鑒和參考,進一步推動了海綿城市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綿城市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技術創新是海綿城市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涌現,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建設效率和效果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例如,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雨水花園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海綿城市在雨水管理、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和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包括城市排水系統、雨水利用系統、城市公園綠地、城市道路等。這些領域的廣泛應用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也促進了城市可持續發展。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海綿城市行業的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行業內企業數量不斷增加,競爭形式多樣化,包括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競爭。同時,行業內的合作與共贏也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企業之間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例如,在PPP項目中,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模式就有效地推動了海綿城市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面積不斷擴大,城市雨洪管理問題日益凸顯。海綿城市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建設理念,能夠有效解決城市雨洪問題,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因此其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城市暴雨、內澇等問題日益嚴重。海綿城市通過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用水、排水等多種手段,提高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將不斷被引入海綿城市建設中,提高建設效率和效果。例如,新型透水材料、智能控制技術等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未來,海綿城市建設將更加注重技術的融合與集成,形成更加完善的技術體系。通過跨領域、跨行業的技術合作,推動海綿城市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升級。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海綿城市建設將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發展。通過智能監測、預警和控制系統,實現海綿城市的高效運行和管理。
綜上所述,海綿城市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看好。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技術創新與應用深化、市場競爭與合作共贏、市場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以及國際化發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推動下,海綿城市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海綿城市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