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覆蓋的產業相對較廣,主要包括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涵蓋多個不同的技術及應用場景。當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產業格局尚未成熟,上中下游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明晰,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以數據或計算能力支撐人工智能深度發展,如傳感器、芯片、云計算等基礎層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以及運算。
自2017年7月8日國家出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來,在產業界、學術界和政府的積極響應下,人工智能科技產業正在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作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擎,人工智能科技產業的發展將成為國家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伴隨著科學基礎和實現載體取得新的突破,類腦計算、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一系列的技術萌芽預示著內在動力的成長,人工智能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目前全國已形成頭部區域牽引、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中國人工智能走向規模化落地階段。中國人工智能東部發展較強,形成了以北京、長三角、廣東為主的3大產業聚集區。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個左右具有顯著成效的行業開放語料庫示范應用成果,建設3-5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
據報道,《關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實施方案》的出臺是為了深入貫徹國家關于加快發展“人工智能+”的戰略部署,落實《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加快建設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加速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人工智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相關數據顯示,上海市人工智能規上企業已從2018年的183家增長到2023年的348家,產業規模從1340億元增長到超3800億元,居全國前列。全國首個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模速空間”建成,吸引80余家大模型企業入駐。多層次人才梯隊基本成型,人才規模達到25萬人,占全國近1/3。
據介紹,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完備、生態要素健全、投資生態活躍、應用場景豐富,已形成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扎實基礎和突出優勢。
目前,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鏈條覆蓋芯片、模型、硬件及應用等全環節,擁有2200余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已形成了龍頭企業國際爭先、高成長性企業國內一流、初創企業競相發展的“雁陣式”梯隊。
為了降低企業算力使用成本,《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除依托重大項目資源以創新方式支持企業低成本使用算力、模型、語料外,深圳每年還將發放“訓力券”和“語料券”,用于支持企業租用算力開展大模型訓練。
人工智能是新形勢下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具備同各行各業結合的能力,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都在進行不同層次的智能化升級。新人工智能時代將是泛智能時代,覆蓋的范圍也遠遠不止傳統理解中的互聯網和科技行業,將給全社會帶來生產力和連接度的飛躍。
據報道,近期各地紛紛加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落地應用步伐。例如,河南要求實施教育等重點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北京要求到2025年,打造100所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標桿學校;上海要求推進教育領域人工智能相關硬件建設。
政策支持下,人工智能+教育這一賽道的發展勢頭正旺。業內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在于技術本身可以提升教學效率,還有望激活更大規模的智慧教育市場。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智能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人工智能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