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微消息,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航天工程在氫能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式發布了HTJS-ALK-2000/1.6型號堿性電解制氫裝備,能夠滿足大化工和新能源等應用場景的廣泛需求,制氫效率與運行穩定性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每小時設計產氫量達2000標立方,相比原有產品制氫效能高出一倍,穩定制氫量范圍為每小時800~2200標立方。
制氫簡述
制氫是氫能產業鏈的最前端環節,當前技術路線多元化不存在單一最優模式,需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所在地資源稟賦、經濟條件等客觀環境的制氫手段。
制備氫氣的方法已較為成熟,從多種來源中都可以制備氫氣,每種技術的成本及環保屬性都不相同,主要分為四種技術路線:工業尾氣副產氫、電解水制氫、化工原料制氫、化石燃料制氫等。利用化石燃料制氫是目前工業制氫的主要途徑。在石化、鋼鐵、焦化工業領域,氫氣一般以副產品的形式出現,在循環經濟模式下被當作這些企業的重要化工原料或燃料。
進入21世紀,氫能應用場景更加廣泛。從汽車到船舶,從工廠到家庭,氫能出現在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不少大型城市開始興建加氫站等基礎設施,氫能源技術與產業得到大規模推廣。
2023年新增14個國家推出國家級氫能戰略,美國、日本、德國更新氫能戰略,南美、中東等確定氫能出口發展目標;歐洲提出多領域綠氫替代目標,例如,航空燃料1.2%來自綠氫合成,以及在2030年實現工業用氫的42%來自綠氫。
21世紀,我國和美國、日本、加拿大、歐盟等都制定了氫能發展規劃,并且目前我國已在氫能領域取得了多方面的進展,在不久的將來有望成為氫能技術和應用領先的國家之一,也被國際公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氫燃料電池和氫能汽車產業化的國家。
在此背景下,氫氣產量持續增長。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后,國內氫能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氫氣生產國。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氫氣產量達3300萬噸,同比增長32%;2022年我國氫氣產量增至4004萬噸,同比增長19.8%;2023年,我國氫氣產量約為3545萬噸。未來,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的突破和制氫成本的降低,氫氣產量將進一步提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8年中國制氫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
據預測,我國氫能消費規模將從當前的3545萬噸增至2060年的8600萬噸,甚至有望達到1億噸以上。
據中國氫能聯盟數據,到2050年,若要實現凈零排放,全球對氫氣的需求量將達到6.6億噸,其中中國約為1.95億噸,占比近30%。從增速看,2020年~2050年間每10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平均復合增速為4.8%、10.6%、5.9%。
在供給方面,2020年我國專門制氫用能幾乎全部來自化石能源,隨著可再生能源制氫快速發展,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制氫用能結構的比重將超過15%,其中風光發電占比12%以上。基準情景下,“十五五”末我國綠電制氫用電量超過1400億千瓦時,綠氫年產量超240萬噸。2035年以后,制氫環節用能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快速超越化石能源。
除了作為化工原料(如石油煉化、合成氨、合成甲醇)和工業工藝氣體(如鋼鐵、半導體行業還原劑)等傳統使用方式外,綠氫還可以作為能源、燃料來使用。
放眼世界,綠氫成為各國清潔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不少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建設大規模綠氫供應鏈。
想要了解更多制氫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制氫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報告在總結中國制氫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制氫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