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聯合部署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農業農村部消息,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部署加快發展飼草產業,保障我國奶類、牛羊肉等畜產品供應,優化城鄉居民膳食結構。
《意見》要求,各地發展改革、農業農村、林草等部門加強銜接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將飼草納入大食物監測統計體系,建立健全飼草產業統計監測調查制度。逐步建立飼草產銷信息發布機制。強化政策資金支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更具針對性支持政策。
飼草也被稱為牧草,是畜牧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我國牧草產業主要包括牧草種子的研發、種植和銷售服務等環節。牧草類公司通常處于產業中的種植與銷售環節,擁有一定程度的種子研發能力、較高程度的種植能力和完全自主的銷售服務能力。
隨著人們對牛奶、肉類等畜牧品的需求不斷增長,牧草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飼草產業是奶產業鏈前端的基礎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經初步測算,要確保“十四五”期間牛羊肉和奶源自給率的目標,我國尚有超4000萬噸的飼草缺口,飼草產業發展依舊任務艱巨。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秸稈養畜。發展林下種養。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推進劃區輪牧。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牧業飼草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我國牧草生產的“一帶兩區”格局正在形成。其中,“一帶”指苜蓿產業帶,主要分布于新疆東部、甘肅、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山東、內蒙古南緣、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兩區”主要指羊草生產區和南方飼草生產區,羊草生產區主要分布在東北、內蒙古東部。
飼草產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草食畜產品有效供給、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上發揮了重要支撐。我國通過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糧改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等一系列政策,飼草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優質飼草產量超過8200萬噸,其中商品草產量超過1000萬噸,有力支撐了牛羊規模養殖發展。
從第七屆草業大會上獲悉:經過多年努力,我國飼草產業在產量上實現顯著增長、在質量上有了顯著提升,優質飼草的供種能力、生產組織化程度以及飼草產品質量均穩步提高。各地積極探索推廣糧草輪作、豆禾牧草混播或套種等特色模式,培育了一大批飼草產業集群,飼草生產模式更加多元化。
根據《“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到2025年,我國優質飼草產量將達到9800萬噸,牛羊飼草需求保障率達80%以上,飼草種子總體自給率達70%以上,飼料(草)生產與加工機械化率達65%以上。
報告對我國牧業飼草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牧業飼草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報告還綜合了牧業飼草行業的整體發展動態,對行業在產品方面提供了參考建議和具體解決辦法。
想要了解更多牧業飼草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牧業飼草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