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業飼草是指用于飼養牲畜的草料,是畜牧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對飼草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飼草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飼草種類方面,我國擁有多種優質的牧草資源,如黑麥草、紫花苜蓿、甜象草、串葉松香草、沙打旺和皇竹草等。這些牧草不僅營養豐富,適口性好,而且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再生能力強,能夠滿足不同牲畜的飼養需求。
我國草地面積廣闊,但牧草行業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初級階段。近年來,國內畜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牧草行業的進步,使其從單純的草原畜牧業逐漸發展成為涵蓋資源與生態保護、草地畜牧業、草地農業城鄉綠化、草業科技教育以及草產品生產經營等多領域的新興產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牧業飼草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歐美等發達國家飼用草產業十分發達,美國20世紀50年代就將紫花苜蓿列入戰略物資名錄,年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大豆、小麥,是第四大農作物,年產值110億美元,對奶業貢獻率達38%。新西蘭動物飼料近100%來自飼草,美國大約占到70%,而我國只有不到20%,其余依靠谷物支撐。這些國家對草業十分重視,草業已成為支柱產業,被稱為“綠色黃金”,澳大利亞更稱其為“立國之本”。
根據測算,采取現代農業技術的草地凈生產力可比天然草地提高10—30倍。若將 10%的水熱條件較好的草地建成人工草地,其生產力可達到耕地的平均水平。
青海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有天然草地0.394億公頃,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7.9%,占全省面積的57.67%,占全國草原面積的14.92%,是青海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目前,青海省以一年生燕麥為主的人工飼草種植面積穩定保持在220萬畝以上,其中優質多年生豆科苜蓿種植面積達到17萬畝,2022年全省總種植面積突破230萬畝,年產飼草鮮草475萬噸,有效緩解了青海省天然草原放牧壓力。
自2015年以來,青海省積極爭取國家“糧改飼”“高產優質苜蓿示范”重大產業項目資金,在全省35個縣(市、區、中心、集團)落實各類飼草種植補助政策,支持引導農牧民、合作社、企業等各類主體發展飼草種植。目前,全省培育千畝以上種植主體超100家,創建省級飼草生產龍頭企業2家,省級現代農牧產業園3個,飼草產業年收儲飼草達140萬噸以上,飼草產品加工規模和能力有效提升。
我國飼養著全世界1/5的羊、1/10的牛。60億畝草原大部分分布在邊疆地區,覆蓋2/5的國土面積,也是少數民族集聚區。飼草產業和草原肩負著生態保護與高質量協同發展的重任,在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也是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的必由之路。
我國飼草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技術短板,還存在瓶頸制約。草種、草產品添加劑、草業機械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外公司的產品在我國市場占有率高達90%以上。我國草種質資源有2600余種5.6萬多份,但對其開發利用嚴重不足。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強調,建設優質節水高產穩產飼草料生產基地,加快苜蓿等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青貯飼料,加快推進秸稈養畜;發展林下種養;深入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等重要舉措,凸顯了我國對發展飼草產業的重視和支持。
我國每年對優質飼草的需求達1.2億噸,年進口苜蓿、燕麥草等優質飼草200多萬噸,年缺口5000萬噸以上,市場需求龐大。飼草產業化因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巨大的發展潛力,已逐步被各界人士所看好。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牧業飼草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