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數據顯示,我國14億人口中,預計有1.9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礙,需要專業人員干預。《2023年度中國精神心理健康》藍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呈低齡化發展趨勢。高中生抑郁檢出率為40%,初中生抑郁檢出率為30%,小學生抑郁檢出率為10%。
中國大眾對心理咨詢行業的態度正在逐漸改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愿意為此付費。政府對心理咨詢行業的認可度也在逐漸提高,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和規范行業的發展。例如,教育部等十七部門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就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等。
心理咨詢是通過咨詢師與來訪者之間的語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特定的心理氛圍中,應用心理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針對來訪者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及保健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來解釋疑惑、商量討論、提出建議,以幫助、勸告、教導等方式來促進來訪者心理健康的過程。
近年來,國內心理咨詢服務市場需求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為6.8%,其中抑郁癥為3.4%。在競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廣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去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上海市心理熱線運行兩年來,共接聽10萬余通求助電話,其中青少年相關主題來電占13.5%,來電求助的青少年群體中大多遇到的是心理情緒問題。
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和心理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并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這一趨勢在全球范圍內都有所體現,特別是在大中城市,心理咨詢需求更加旺盛。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我國現存心理咨詢相關企業超11萬家。2021-2022年分別新增心理咨詢相關企業1.86萬家、3.07萬家,分別同比增加9.52%、65.60%。從城市分布來看,深圳以0.81萬家位居首位。廣州、上海、北京位居前四。
在我國,心理咨詢服務主要劃分為兩大類別。一類是醫療機構提供的心理咨詢服務,目前能夠提供心理科服務的醫院數量相對有限。另一類則是社會心理咨詢機構,這類機構近年來在市場上迅速涌現,成為心理咨詢服務的重要補充力量。隨著科技的發展,線上心理咨詢平臺的興起,打破了地域限制,為更多人提供了便捷的心理咨詢服務,同時也為心理咨詢師提供了更多的執業渠道和收入來源。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心理咨詢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心理咨詢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例如,行業內部存在資質不統一、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等亂象;心理咨詢費用不透明,缺乏明確的標準;公益性心理熱線等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公眾需求。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規范化也成為了必然趨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理想情況下,每千人口應配備一名心理咨詢師。以此標準計算,中國14億人口理論上需要大約140萬名心理咨詢師。盡管國內有28萬高校心理學科專業的畢業生,但其中僅有6.51%真正從事心理咨詢師的職業,即大約1.82萬人,遠低于實際需求。這表明中國在心理咨詢師資源的配置上存在著顯著的缺口。未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心理健康的日益重視,心理咨詢行業將繼續保持蓬勃發展的態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心理咨詢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