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泛指一切埋藏在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或巖石風化的、或巖石沉積的)可供人類利用的天然礦物或巖石資源。這些資源包括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可燃有機礦產等多種類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
金屬礦產如鐵礦、銅礦等,可以從中提取金屬元素用于工業生產;非金屬礦產如硫鐵礦、磷塊巖等,則可以直接利用或作為化工原料;可燃有機礦產如煤、石油等,則是重要的能源來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于促進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球礦產品產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以有色金屬為例,2024年全球有色金屬產量繼續增加,特別是中國金、銀、鐵、錫、鉬等金屬產量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隨著資源勘探技術的進步和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推進,一些緊缺金屬的儲量也有所提升,為行業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全球經濟步入新周期之際,其發展步伐顯得尤為艱難。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與金融政策的深刻調整,正悄然改變著全球制造業的格局,并導致產業鏈與供應鏈的風險顯著上升。據統計,全球固體礦產勘查的投資額約為127.6億美元,與去年相比下降了1.8%。
2023年,全球主要固體礦產(煤炭、黃金、白銀、鉑金、鐵礦石、銅、鋁土礦、鉛、鋅鋰、鈷、鎳)并購交易額為511.16億美元,同比增長25.7%,相較于2020年增長51.6%。盡管全球礦業項目的融資活動有所減少,但并購交易的金額卻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2023年,全球主要貴金屬(黃金、白銀、鉑金)并購交易額為355.75億美元,同比增長90.0%,為2010年以來新高;并購交易數為398宗,同比下降41.2%。
《中國礦產資源報告(2024)》顯示,我國油氣和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均連續三年實現正增長,2023年新發現礦產地124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13年至2023年,煤炭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從67.4%下降至55.3%,清潔能源占比從10.2%提高到17.9%,礦產資源節約集約與綜合利用穩步推進。
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已發現173種礦產,其中能源礦產13種、金屬礦產59種、非金屬礦產95種、水氣礦產6種。我國油氣勘查在塔里木、準噶爾、渤海灣等大型含油氣盆地的新層系、新類型和新區帶獲得重大突破,非油氣礦產勘查中煤、銅、金、鋰、磷等取得重大進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礦產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在供需動態方面,全球能源資源的新增儲量、產量及消費量正經歷持續的調整變化。具體而言,化石能源的供應與需求均呈現上升趨勢。而在大宗礦產領域,供需狀況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鋼鐵的供需均呈現下降趨勢,導致供應過剩的問題進一步加劇;銅的供給增長速度超過了需求增速,使得原本的供需缺口大幅縮減;至于鋁,其供給增速亦高于需求增速,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礦業開發技術裝備成為國際礦業合作博弈中關鍵變量。
在全球環保意識提高的背景下,礦產行業將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綠色礦山建設、循環經濟模式等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長,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今年4月,自然資源部與生態環境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通知》,將綠色礦山建設的目標從示范引領轉向全面推進。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礦產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