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碳管理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碳管理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未來前景趨勢研究
碳管理市場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而不斷擴大。特別是在中國,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碳管理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作為落實“雙碳”目標的基礎性、關鍵性政策工具,其規模持續擴大。
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累計成交量達4.42億噸,成交額為249.19億元。第二個履約周期的碳排放配額成交量和成交額較第一個履約周期分別上漲47.01%和125.26%,顯示了市場的顯著增長。進入2024年,市場交易繼續保持活躍,月均成交量大幅上漲,價格穩中有升。
目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主要覆蓋發電行業,涉及2257家重點排放單位,年度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約5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但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規劃,碳市場將逐步覆蓋鋼鐵、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紙和航空等行業,這些行業占全國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隨著這些行業的納入,碳管理市場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政策環境對碳管理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法律法規:中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碳市場法律法規體系,包括《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專項法規,明確了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各項主要環節和主體的法律責任。這些法律法規為碳市場的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規劃:生態環境部等政府部門積極制定和實施相關政策規劃,推動碳市場的擴圍和優化。例如,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水泥、鋼鐵、電解鋁行業工作方案》,提出啟動實施和深化完善兩個階段,積極穩妥有序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
碳管理市場競爭格局呈現多元化趨勢,國際企業和本土企業并存,形成了較為激烈的競爭格局。
國際企業:如Arup、Deloitte、ENGIE Impact等國際知名企業,在碳管理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通過提供碳排放監測、核算、咨詢、交易等全方位服務,滿足市場需求。
本土企業:眾多國內碳管理服務商也在積極拓展市場,提供多樣化的服務。這些企業通常更了解本土市場特點和政策環境,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貼合實際需求的解決方案。
市場擴圍: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逐步覆蓋更多高排放行業,如鋼鐵、建材、有色等。這些行業的納入將進一步推動碳市場的規模擴大和活躍度提升。
技術創新:隨著碳市場的不斷發展,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市場進步的重要力量。例如,碳排放監測、核算技術的創新將提高數據質量和準確性;碳金融產品的創新將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
國際合作:中國將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積極參與全球碳市場機制的談判和建設。這種國際合作將有助于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碳減排目標,并為中國碳市場帶來更多的國際經驗和技術支持。
綜上,碳管理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以及中國“雙碳”目標的推進,碳管理市場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碳管理行業報告對中國碳管理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碳管理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碳管理行業市場調研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