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氣候變暖,全球能源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可再生能源的運用受到廣大社會的認可,水力發電被視為清潔可再生的可靠能源,水電站的發展將會受到更多的支持。
水電站由水力系統、機械系統和電能產生裝置等組成,是實現水能到電能轉換的水利樞紐工程,電能生產的可持續性要求水電站水能的利用具有不間斷性。通過水電站水庫系統的建設,人為地調節和改變水力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實現對水力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截至2024年6月底,水電發電裝機容量為4.2715億千瓦,累計增長2.20%。6月當月新增總裝機3712萬千瓦時,其中水電同比增加52.0%。2024年6月,水電發電量為143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4.51%,水電占比達18.7%;1-6月,水電發電量為5525.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41%,水電發電量占比12.5%。
新型電力系統中,非化石能源將逐步轉變為裝機主體和電量主體,核、水、風、光、儲等多種清潔能源協同互補發展。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穩定、清潔高效、運行靈活的特點,高度契合國家能源戰略。
長江流域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多年平均水資源量9959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的36%。其中,這條清潔能源走廊,形成總庫容919億立方米的梯級水庫群和戰略性淡水資源庫。
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大型水電站,沿長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構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6座梯級水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3.5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超10億噸,減排二氧化碳超28億噸。同時,梯級水庫協同配合,航運保暢、水資源保障、生態保護等效益綜合釋放。
抽水蓄能作為一種能源儲存方式,能夠實現水能源的儲存和外放,是當前保障水能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截至2023年底,我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裝機容量達5094萬千瓦,居世界首位。《抽水蓄能產業發展報告2023年度》預計,2024年我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保持穩步增長,全年投產規模在600萬千瓦左右。到今年底,我國抽水蓄能總裝機規模預計達5700萬千瓦。
隨著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技術的發展,小型水電站將在偏遠地區、農村以及城市微電網中發揮重要作用。這些小型水電站可以為當地提供清潔、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電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研究報告》顯示:
在“十四五”規劃時期內,隨著“碳中和”戰略的深入實施與新能源產業的蓬勃興起,特別是太陽能與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的大幅增長,為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電網的靈活調節能力,亟需規劃建設相應規模的抽水蓄能電站作為重要支撐。這一舉措旨在促進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之間的互補協調,實現能源系統的平衡發展。展望未來,我國能源體系預計將朝著更加清潔、更加安全的方向穩步邁進,致力于構建一個既環保又經濟的能源結構。
在全球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的背景下,水電站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新建水電站項目將嚴格遵守環保標準,采取生態友好型建設方案,減少對河流生態系統和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
水電站行業未來市場面臨的挑戰
建設成本高與周期長
水力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和較長的建設周期,這增加了項目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環保與生態問題
水力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可能會對河流生態系統和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推動水力發電行業發展的同時,必須采取有效的環保措施來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技術挑戰
盡管水力發電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但面對新型水力發電技術如潮汐能、波浪能等的研發和應用,仍需要克服一系列技術難題。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電站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