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因檢測、分子診斷和生物傳感器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體外診斷行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這些新技術將推動體外診斷向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發展。隨著個體基因組學的深入研究,體外診斷行業逐漸朝向個性化醫療方向發展。通過提供更為精準的診斷信息,為醫生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提供支持。自動化和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將提高體外診斷的檢測效率和數據管理能力,降低操作錯誤率,提升診斷結果的可靠性。
體外診斷(In Vitro Diagnosis,簡稱IVD)是指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的血液、體液、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和分析,以獲取疾病的診斷、預后、療效等信息的一系列醫學檢測手段。這些檢測可以通過多種實驗室技術來實現,包括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微生物診斷、血液診斷、尿液診斷、細胞學診斷等。
體外診斷是醫學檢驗的強大工具,其提供的全方位(生化信息、免疫信息、基因信息等)、多層次(定性、半定量、定量等)的檢驗信息成為臨床診斷信息的重要來源。體外診斷能夠便捷、低成本、低傷害的為醫護人員提供精確、早期的臨床診斷信息,為疾病發現、治療、監測提供有效依據,并能大大節省醫療費用,已成為醫療決策的重要依據。
體外診斷行業可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分子診斷、即時診斷(POCT)、血液與體液診斷和微生物診斷等多個細分領域。其中,POCT、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是全球及中國IVD市場中主要的細分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和發展潛力。
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超過1274億美元,并預計未來幾年將以約2.5%的年復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400億美元。這主要得益于人口老齡化、慢性病患者數量的增加以及對早期疾病診斷需求的不斷上升。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近年來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21年市場規模已達到千億級別,具體為124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健康意識的提升,預計未來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預測報告》顯示:
全球體外診斷市場集中度較高,羅氏、雅培、丹納赫(貝克曼)、西門子、賽默飛等跨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合計占有全球市場份額約50%。在中國市場,外資企業同樣占據較大份額,但國產品牌在部分細分領域如酶聯免疫、生化診斷等已實現較高程度的國產替代。
北美、歐洲和日本是全球IVD市場的主要地區,合計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同時,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也保持著較快的市場增速。中國體外診斷企業主要分布在北京、山東為核心的環渤海地區,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這些地區集中了大量的體外診斷生產研發相關企業,形成了區域聚集的特征。
中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衛生健康文化建設的意見》《全面提升醫療質量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支持體外診斷儀器的研發和生產,并加強對其質量和安全的監管。這些政策為體外診斷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保障。
POCT由于其快速、小型、便攜等優點,已成為檢驗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急診、危重癥、傳染病防控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同時也在居家檢測和慢病防控領域嶄露頭角。隨著新型健康理念和醫療模式的普及,POCT產品的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生化診斷、微生物診斷、血液診斷等細分領域也各有其發展空間。生化診斷技術成熟,檢測成本低,在基層市場占有率高;微生物診斷市場占比較低但發展迅速;血液診斷市場臨床普及度高,已基本成功替代了進口設備。
體外診斷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基因測序、數字PCR、流式液相芯片等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體外診斷的精準度、便利性和效率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免疫診斷等領域,國產產品正在加速崛起。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結構的優化,國產產品將逐漸替代進口產品,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綜上所述,體外診斷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廣闊。在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細分領域發展不均衡但潛力巨大、技術創新和國產替代加速、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以及行業整合和國際化趨勢的共同作用下,體外診斷行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