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經濟主要涉及到港口領域、機動車清潔發展、非道路移動源治理、成品油質量監管等方面。這些領域的政策和發展趨勢直接關系到霧霾經濟的運行和改善。
政策和措施的實施,旨在通過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加強環境監管等方式,減少霧霾等空氣污染問題,從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同時,這也為相關行業提供了投資機會,如新能源車輛的生產和銷售、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等,從而形成了一個涉及多個行業的霧霾經濟領域。
上游:主要涉及導致霧霾產生的行業,如煤炭、鋼鐵、汽車等。這些行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從而引發霧霾天氣。
中游:主要是與霧霾防治和治理相關的技術和設備,如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設備的生產,以及相關的技術研發和創新。
下游:涉及應對和治理霧霾而興起的行業,如口罩、空氣凈化器等防護產品的生產與銷售,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替代產業的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霧霾經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霧霾經濟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和政策支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和規劃,如《中國綠色發展戰略》和《“十三五”環保經濟發展規劃》等,旨在減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技術不斷得到改進和創新,為霧霾治理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88.8%,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 自然資源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已部署實施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十三五以來,重要生態系統修復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480萬畝,整治修復海岸線近1680千米,濱海濕地超過75萬畝。
霧霾經濟行業未來投資前景分析
作為一個人口基數龐大的發展中國家,盡管我們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其持續向好的根基尚顯薄弱,面臨污染物排放與碳排放總量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挑戰。“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如今,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綠化面積來自中國,全國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2.8%。截至2024年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已突破16.5億千瓦,占比達到53.8%,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超過煤電。
眼下,各地因地制宜都紛紛出臺了不少產業綠色轉型政策。在內蒙古、山東等地相繼推出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過渡機制精準降碳。在青海、甘肅等地,積極推動數字基礎設施綠色低碳發展。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
根據《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綱要(2021-2030年)》中提出的環保產業發展目標,初步預測2024-2029年間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0%,至2029年末中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規模有望突破4萬億元。霧霾經濟行業作為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投資機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霧霾經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