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海洋,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正逐步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增長點。其通過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實現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安全保障、公共服務、綜合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本文將對智慧海洋行業市場進行深度分析,并結合當前市場趨勢,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測。
5G向海,聚力向新。隨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發展,各種數智化海洋應用持續涌現,為海洋產業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新動能。近日,記者來到廣東沿海,實地探訪5G向“新”向“智”、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
2023年,上海海洋生產總值達9901.6億元。上海充分發揮5G技術的創新能力,為海洋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去年8月,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組合港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上海海事局聯合啟動5G網絡近海覆蓋和融合應用“5G攬海”行動計劃。一年來,該行動利用5G技術為智能航運賦能,實現港口、航運、陸運、物流園區、貨物倉儲等環節的資源整合與共享,重點推動5G賦能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航運服務、智能航運監管等方面的試點示范和先行先試。
5G融合應用是促進經濟社會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引擎。會上,“全水域視聯智算”“5G+智慧港口”“5G+智慧郵輪”“5G+衛星海洋航運通信”等10個“5G攬海”融合應用場景揭榜掛帥。這些重點應用場景主要圍繞智能水域監管、智能港口、智能航運、智能海工、智能海洋氣象五大賽道,旨在推動5G向海洋領域的垂直行業縱深滲透以及融合應用,培育海洋產業的新生態。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慧海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測試場海域5G全覆蓋并不輕松,需要因地制宜建設。“我們針對沿海、近海、遠海等不同區域采用差異化組網方案,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珠海移動政企客戶中心總經理嚴屹表示,在沿海區域采用5G中頻陸基組網,滿足大帶寬業務需求;在近海區域采用5G低頻覆蓋,實現低成本高效通信;在遠海區域通過Relay切換至衛星,確保控制面及重要數據的可靠傳輸。
在差異化組網方式的支持下,測試場構建起一張精品5G網絡。“面對超大海域面積和高性能網絡覆蓋的挑戰,我們通過采用700MHz龍勃透鏡天線和超遠覆蓋PRACH幀結構,顯著提升了覆蓋廣度和深度。”嚴屹表示,2.6GHz+700MHz的雙頻立體組網技術,打造出數據傳送時延低于70毫秒的海上智能裝備測試場5G專網,實現萬山島基測試場周邊42公里海域5G網絡廣域覆蓋,確保海上測試現場與陸基科研實驗室之間大帶寬、低時延的可靠信息傳輸。
近年來,我國加快海洋強國建設,為引導產業界加快推進5G與海洋發展的深度融合,強化構建智慧海洋5G網絡,采取了5G+衛星+Wi-Fi融合組網,分區域覆蓋沿海、近海、遠海三大場景。截至目前,我國已經在廣東、山東、福建、浙江等10個沿海省份,實現了重點區域、海岸沿線以及近海海域最遠40公里內5G網絡連續覆蓋。
不斷織密的海上5G網絡,讓5G+海洋牧場、5G+海上鉆井平臺、5G+智能船舶等智慧海洋新應用不斷涌現,正在改變著海上的生產生活。
……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智慧海洋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