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數據是以金融數據為核心,針對銀行、證券、保險、支付清算、互聯網金融等行業,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強化風險管控能力、促進業務創新為目標,進行數據獲取、存儲、分析和應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
2023年,中國金融行業大數據市場支出規模達到29.7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增長至64.6億美元,CAGR達到21.4%。未來幾年,金融市場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速,是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庫廠商爭奪的主要市場,目標客戶覆蓋大型和中小型銀行、保險、證券、互聯網金融等客戶。
它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收集、處理和分析大量、多樣化、高速增長的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從而在服務、營銷和風控等方面實現精準決策和高效運營。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構建數字中國的國家戰略之下,金融業已經開始了金融科技與金融數字化場景運營體系融合應用的積極探索,不斷加大對信息技術方面的投入。
從國際看,大模型與證券、銀行、保險業務加速融合,創新快速涌現。比如以彭博、摩根士丹利等積極發力大模型開發與應用,彭博開發Bloomberg GPT ,服務于交易策略優化、合規監控、股票預測、風險評估、金融報告分析等領域。摩根士丹利采用GPT-4 來管理內部知識庫,包括投資策略、市場研究、分析報告等。
在國內,各大金融機構也紛紛開展大模型應用探索,如工行構建了基于大模型的智能研發體系,編碼助手生成代碼量占總代碼量的比值達到40%。平安集團打造基于大模型的保險數字員工,協助代理人與客戶溝通提升服務效能。
金融大數據行業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發展。中國金融機構IT投入規模從2017年的1399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26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5%。2022年,中國保險業、證券業和銀行業IT投入規模分別為378億元、330億元和2557億元,銀行業IT投入規模占比高達78.3%。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金融大數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金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模式,以吸引和留住客戶。金融大數據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創新的基礎和工具,支持其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盡管金融大數據技術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存在技術成熟度不足和人才短缺的問題。金融機構需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提升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當前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經歷一個滲透率快速提升的階段,為行業發展打開全新的成長空間。深度學習帶來的科技革命將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技術革新為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企業通過掌握前沿科技獲得持續競爭優勢提供了重要支持。
從政策面來說,國家層面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動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發展,加速了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到要穩妥發展科技金融、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同時受市場競爭、客戶需求、管理需求等因素共同驅動,整個金融行業都在不斷加大對IT的投入以實現業務創新和升級。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金融大數據行業將為金融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金融大數據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