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2023年,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合計進出口7.67萬億元,增長2.7%,占進出口總值的18.4%;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深入推進,年度進出口連續3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自由貿易園區,指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境內設立的實行優惠稅收和特殊監管政策的小塊特定區域,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自己設立的做買賣市場。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行為,其功能是降低貿易成本。
2013年至今,我國分7批設立了上海、廣東、遼寧、山東、北京等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自貿試驗區率先實施“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的改革推進模式,截至目前,國家層面總結提煉了7批改革試點經驗、5批最佳實踐案例,共向全國復制推廣349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以“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六大產業為核心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商務部數據顯示,十年來,自貿試驗區累計總結提煉形成302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全國復制推廣;在地方層面,各地結合發展實際,自主推廣28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涵蓋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府管理改革、金融開放創新等多個領域。
2023年,國務院發布《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聚焦七個方面80條措施,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規劃范圍內率先構建與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此外。《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行動方案》提出建成高水平開放引領區、制度創新先行區、特色產業集聚區等工作目標,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加快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自由貿易園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自由貿易園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在投資領域改革方面,目前由《外商投資法》確立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是我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先行試點的重要成果。在貿易轉型升級方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制度經驗帶動了全國的貿易便利化工作,截至目前,通關無紙化率超過90%,進出口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從33個小時壓縮至3.12個小時。
海南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南大門,近年來一直是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點。根據海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23年12月22日的數據,前三季度,全省產業園區累計營業收入達到15702.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五年來,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逐步提升。在貿易、投資、旅游、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高質量發展成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未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自由貿易園區將更加注重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向的發展,以推動園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自由貿易園區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