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血液制品有較大的缺口。根據博雅生物(32.660, -0.26, -0.79%)2023年年報,國內血漿的需求量超過16000噸,而2023年國內單采血漿站總共能夠采集12000噸,國內血液制品的采購量缺口仍然超過4000噸。近年來,各省放松了對血漿采集的限制,2020~2023年國內漿站增加30%。新漿站的開發帶來了采漿量的提升,血液制品企業的業績也將逐步兌現。目前大品種的人血白蛋白和靜丙有比較大的增長潛力。
近年來,我國血液制品行業并購整合加速,派林生物、衛光生物、廣西冠峰、上海萊士實際控制人先后發生變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目前已形成以天壇生物、泰邦生物、上海萊士、華蘭生物等大型血液制品公司為行業龍頭的競爭格局。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我國新增在營漿站33家,全年共采集血漿12079噸,同比增長18.6%,前四家公司合計采集原料血漿超7000余噸,約占國內總采漿量的60%。
從產業鏈條來看,血液制品行業的核心是單采血漿站,單采血漿站數量多少決定了其市場規模并產生規模效益。如此,也就不難理解各家企業對拓展采血漿站資源的熱衷。
目前,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我國在血液制品行業準入、原料血漿采集管理、生產經營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監管和限制措施,具有較高的政策壁壘。鑒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極高安全性要求,國家強制要求血液制品的原料采集、檢測、存儲、運輸、生產、銷售等各環節都具有可回溯性的過程記錄,實行全鏈條嚴格監管。我國的監管部門對行業采取嚴格的監管手段,出臺了一系列的監管措施,以保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我國血液制品行業產業鏈上游包括血漿站與血站,中游指的是血液制品,包括白蛋白、凝血因子類與免疫球蛋白,下游包括醫療機構與第三方實驗室等。行業內歷經幾十年企業大量兼并、重組后,目前有血液制品批簽發及終端銷售的國內血液制品制造商僅30家左右,行業集中度較高。
血液制品在臨床治療和預防多種疾病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如人血白蛋白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治療血容量不足,免疫球蛋白用于預防和治療感染性疾病等。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患者對血液制品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同時,血液制品在外科手術、慢性病管理等領域的應用也日益廣泛,進一步推動了市場需求的增長。
技術創新是血液制品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隨著基因工程技術、超濾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血液制品的生產效率和純度將得到顯著提高,生產成本將降低。同時,新產品的研發和上市也將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例如,凝血因子類產品等高端血液制品的研發和推廣將有望推動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提升。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血液制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