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池行業是一個高度綜合性、多維度且持續發展的領域,它涵蓋了從原材料的提取、生產制造、應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這個行業不僅涉及電池本身的制造過程,包括電池外殼的制造、電極的制備、電解液的填充等步驟,還涵蓋了用于制造鋰電池的各種原材料,如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這些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鋰電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鋰電池出貨量達到459GWh,同比增長21%。預計全年出貨量有望超過1050GWh,同比增長超27%,正式進入TWh時代。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強勁需求。
在細分領域,動力/儲能/數碼鋰電池出貨分別為320GWh、116GWh、23GWh。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超820GWh,同比增長超20%;儲能電池出貨量超200GWh,同比增長超25%;數碼鋰電池出貨量超50GWh,同比增長超3%。
在山東濟南、青島、煙臺等地,鋰電池行業頭部企業或獨立配套,或與傳統動力行業頭部企業強強聯合,正在以新能源整車企業需求為依托,加速布局電池組裝和相關配套制造基地。而支持濟南、青島做強鋰電池制造基地,加快鋰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創新應用,也是此次《行動方案》的重要內容。
圍繞新能源汽車配套鋰電池制造及產業配套是重點,卻并非全部。按照《行動方案》,山東省此次引導鋰電池產業轉型升級,還將“擴大消費類電池品類”,滿足可穿戴設備、智能音箱、無人機等高度集成化、功能多樣化、小型輕便化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電池需求。
對于動力類電池,山東省確定的鋰電池產業服務對象,在重點滿足電動汽車的同時,還將電動列車、電動自行車等動力市場需求明確為重點領域。
近日,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7部門發布《山東省鋰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鋰電池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初步形成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及電池制造、終端應用、拆解回收等的產業鏈條。
同樣在兩個月前,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發布《內蒙古自治區鋰電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全區鋰產業鏈,鋰產業鏈產值達到700億元;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鋰產業生態,鋰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鋰電產業之爭,實質就是地區間的產業鏈與產業生態的競爭。針對鋰電產業鏈各環節,《方案》指出,支持有關市依托高端化工產業基礎,布局鋰電池正極、負極、電解液、隔膜、關鍵輔材等配套材料的研發制造,突破新型材料制備技術,支撐鋰電池產品性能提升和生產效率優化。
除了力爭到2025年,鋰電池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初步形成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電芯及電池制造、終端應用、拆解回收等的產業鏈條外,《方案》還提到,到2027年,構建起綠色、高效、智能的鋰離子電池產業生態。
從規模體量上看,2023年,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940GWh(吉瓦時),同比增長25%,行業總產值超過1.4萬億元;全年鋰電池出口達到650億美元,是2020年的4.1倍。作為外貿“新三樣”之一,茁壯成長、揚帆出海的鋰電池給中國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從技術實力上看,中國的鋰電池行業已經形成了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目前,中國量產動力型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可達300瓦時每公斤,儲能型鋰電池循環壽命最高超過12000次,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正如美國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丹尼斯·西蒙所說,“中國已成為全球鋰電池及固態電池領域主要技術來源國之一。
產業快速發展,帶來了技術能力的提升,也撬動了投資熱度的走高,鋰電池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大部分省區市都有布局的產業之一。對于“鋰電池熱”,要從兩個方面看待。
……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鋰電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