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中含有的大量可利用纖維、粗蛋白等營養物質,是牛羊等草食動物良好的粗飼料資源。秸稈飼料主要是指以甜高粱、玉米、蘆葦、棉花等農作物的秸稈為原料,經過粉碎、加工處理而成的纖維飼料。它是反芻動物(如牛、羊等)的主要飼料來源。
秸稈飼料在畜牧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不僅可以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減少秸稈焚燒對環境的污染,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此外,秸稈飼料還可以促進草食性畜牧業的發展,調整畜牧業結構,緩解人畜爭糧的矛盾。
我國是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大國。2022年末,我國牲畜飼養數量為肉牛8454.1萬頭,奶牛1160.1萬頭、羊32627.3萬頭、馬366.7萬頭、驢173.5萬頭、騾48.8萬頭、駱駝54.1萬頭,需要大量粗飼料。
秸稈飼料的加工方法多種多樣,包括物理處理(如粉碎、揉碎、顆粒化等)、化學處理(如酸解、堿化、氨化等)、生物處理(如自然發酵、微生物發酵等)以及綜合處理(如秸稈微貯法、“EM處理法”等)。這些處理方法旨在降低秸稈的粗纖維含量,提高其適口性和營養價值,從而滿足動物對飼料的需求。
秸稈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副產品,也是重要的農業資源。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我國秸稈離田利用量不斷增加,效能不斷提升。全國秸稈可收集量7.31億噸,離田利用量2.62億噸,離田利用率達35.8%。
秸稈經過粉碎、除塵后,依據牛羊生長所需的營養配備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再加上專用的發酵菌混合均勻后裹包,便制成了“草罐頭”,不僅營養豐富還耐儲藏,便于運輸,是牛羊的好口糧。目前秸稈飼料化利用的總量在1.51億噸,尚存在1.7億噸的差距。
內蒙古是畜牧業大省,飼草料資源短缺是制約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而“秸稈飼料化加工利用關鍵技術”的形成,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目前,內蒙古秸稈年產量約為4800萬噸,飼料化利用率為69.19%,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3倍,約3300萬噸秸稈用于飼料,可作為約4800萬只羊的粗飼料。
圖片來源:攝圖網
安徽省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亳州市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高標準青(黃)貯窖,支持中小型養殖場(戶)秸稈堆貯,建成標準化秸稈收儲中心235個,培育秸稈產業化利用龍頭企業27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秸稈飼料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隨著秸稈飼料化利用的效益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先進裝備和技術開始進入秸稈飼料化利用領域。在田間收集打包機械方面,出現了適應不同生產條件的摟草機、打包機,大大提高了田間收集效率;在粉碎揉絲打包方面,引進了大量優質牧草加工的設備和工藝,提升了加工質量,延伸了運輸距離。
據統計,在浙江,牛和羊常年存欄分別為17萬頭、160萬只,理論上一年可消耗120萬噸秸稈類粗飼料,目前,秸稈飼料化利用31.41萬噸,還有近90萬噸的利用空間。隨著牛羊生產發展,利用潛力無疑進一步增大。
隨著畜牧業的持續發展和環保政策的不斷推動,秸稈飼料的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特別是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肉類需求的增加和畜牧業對飼料資源需求的擴大,秸稈飼料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秸稈飼料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