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航空是指用于軍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動,主要涵蓋作戰、偵察、運輸、警戒、訓練和聯絡救生等多個方面。這些活動可以利用輕于空氣的航空器,如氣球和飛艇,也可以利用重于空氣的航空器,如飛機、直升機和滑翔機等。然而,在現代軍用航空活動中,飛機和直升機成為了主要的依靠手段。
2023年上半年,軍工行業業績整體向好,二季度業績增速開始回升。2023年上半年,航空裝備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增速為22.57%。我國航空裝備市場空間巨大,考慮到國家空軍現代化戰略及軍用戰機更新換代需求,航空裝備市場空間未來發展潛力廣闊。
上游原材料供應商提供各種原材料,包括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等。這些材料被用于制造各種航空裝備,例如飛機、發動機等。
中游機載設備供應商提供各種機載設備,例如雷達、導航系統等。這些設備被安裝在飛機上,用于執行各種任務。
下游整機制造商負責制造整架飛機或發動機,而發動機制造商則負責制造發動機。此外,還有飛機保障維修服務商,他們負責維護和修理各種航空裝備,確保它們在正常使用中保持良好狀態。
目前,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軍用航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發展航空業,空域是關鍵之舉,機場是全局之要,航空制造業是引領,航空維修業是支撐。因此,從空域、軍民兩用機場、航空制造業和航空維修業四個維度檢視和明晰航空業軍民融合發展的耦合性,對促進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就空域而言,空域資源軍民航融合不僅有效配置了閑置的空域資源,解決了軍民航路緊張的問題,而且還能通過充分利用剩余的空域資源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空域只有被利用才能體現其價值。空域的利用價值主要體現在空域為軍民航活動提供特定的場所。合理使用空域資源是一國空域戰略規劃為本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保障的重要前提。民用航空創造的經濟價值為軍用航空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軍用航空的強大為民用航空的發展提供安全保障,二者緊密契合,共同為國家航空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持和安全保障。
航空裝備是一個國際化的行業,需要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市場開拓和國際合作。目前,中國在這方面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方面,在市場開拓方面,中國航空裝備主要依賴于國內市場,對外出口和國際市場占有率較低。例如,在民用飛機領域,中國商飛公司的C919大型客機雖然獲得了多個國內外訂單,但與波音和空客的訂單量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軍用飛機領域,中國的殲-10、殲-20等產品雖然具有一定的性能優勢,但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和認可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在國際合作方面,中國航空裝備仍受到一些技術封鎖和政治干擾的影響,與國際先進水平的交流和合作較少。例如,在發動機領域,中國仍難以獲得歐美等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在航空材料領域,中國仍受到一些國家的出口限制和貿易壁壘的影響。這些問題影響了中國航空裝備的市場拓展和技術進步,也增加了中國航空裝備的發展風險。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軍用航空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