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并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同時也包括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等室內外場地,以及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2023年以來體育賽事經濟效益進一步凸顯,2022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大運會、亞運會、學青會、十四冬相繼舉辦,據統計,賽事期間,成都、杭州、南寧、呼倫貝爾實現體育及相關消費超1300億元。其中,大運會帶動住宿、餐飲、零售消費438.3億元,環比增長14.2%。亞運會期間,體育及相關消費489.6億元,環比增長15.6%。學青會拉動體育及相關消費165.2億元,環比增長3.8%。十四冬又掀起一輪消費熱潮,呼倫貝爾實現體育及相關消費320億元,環比增長4.6%。
2021年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體育總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到2025年,全國新建或改擴建1000個左右體育公園。《指導意見》還提出,將鼓勵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體育公園建設運營,支持企業對體育公園中的部分場地設施進行微利經營,優化體育公園運營模式。
2022年1月28日,為規范和加強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國家體育總局制定了《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2022年10月,財政部根據新修訂的《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提前下達2023年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預算10.8億元,支持符合條件的2491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據測算,這些場館覆蓋到全國所有的地(市)、近1400個縣級行政區域,場館核心區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的場地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米,受益人次超過4億。
目前,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體育場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研究顯示: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布《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459.2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
全國田徑場地20.76萬個。其中,設有4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地3.84萬個,占18.50%;其他田徑場地16.92萬個,占81.50%。全國游泳場地4.02萬個。其中,室外游泳池2.15萬個,占53.48%;室內游泳館1.79萬個,占44.53%;天然游泳場864個,占1.99%。
自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和《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場館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新技術,滿足運營節能、省人、增效的管理創新需求,創設消費者體驗場景,最大程度實現場館經濟、文化、生態效益的最大化,實現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即當前智慧體育場館發展階段。
“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給體育場館發展帶來新機遇。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應用、農村體育廣闊市場以及冬奧會的輻射效應賦予體育場館新的可能,使我國體育場地設施的類型更加豐富、數量顯著增長、發展品質進一步提升。得益于國家體育產業政策的支持、群眾健康理念和體育消費意識的逐漸提升,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體育賽事活動舉辦頻率越來越高,舉辦規模越來越大。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體育場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