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是指以航空運輸(人流、物流)為指向的產業在經濟發展中將形成具有自我增強機制的聚集效應,不斷引致周邊產業的調整與趨同的現象。這些產業在機場周邊形成的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型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各類與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集群,進而形成了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簡而言之,臨空經濟就是以航空貨流和商務人流為支撐的經濟形態。
從國內外實踐看,臨空經濟區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圍6-20公里范圍內,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線15分鐘車程范圍內,以空港為核心,大力發展臨空產業,其中包含運輸業(客運、貨運)、民航綜合服務業等先導產業,以及配套服務、傳統的制造業、物流配送、商務餐飲、住宅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等相關產業。這種經濟模式與空港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互動關系。
中國臨空經濟行業發展模式
1、航空帶動模式:此模式主要依賴大型機場的航空運輸功能,吸引相關產業在機場周邊集聚。例如,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等大型機場周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臨空經濟產業鏈。
2、物流帶動模式:物流帶動模式是指通過機場的物流功能,吸引物流配送、倉儲等產業在機場周邊集聚。如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就是一個以航空物流為特色的臨空經濟區。
3、產業鏈推動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臨空經濟區通過完善產業鏈,吸引上下游產業在機場周邊集聚。例如,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等,會選擇在臨空經濟區設立生產基地或研發中心。
4、產業集群模式:產業集群模式是指相同或相關行業在機場周邊形成集聚效應,從而提高整體競爭力。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就吸引了眾多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入駐。
5、園區發展模式:園區發展模式是指通過建設專門的產業園區,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這些園區通常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惠政策,以吸引企業投資。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全國范圍來看,中國的臨空經濟區已經從產業集聚區向空港城市演進,正在成為新經濟聚集地。許多地區將空港與自貿區、保稅區等功能充分融合,推動智慧物流、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金融等新經濟蓬勃發展,空港區域逐漸成為所在城市的創新中心和新興產業基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臨空經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合作功能區之一,總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地跨京冀兩地,其中100平方公里位于廊坊市。廊坊市持續加快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廊坊)開發建設,聚焦現代商貿物流、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及高端裝備制造等“三大主鏈”,深入開展全球招商,逐步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據統計,臨空經濟區(廊坊)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注冊企業4692家,注冊資本共計778.8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68.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9.79億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目前,全國已設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17個。以技術和制度創新、產業升級、空間優化、對外開放為重點,臨空經濟通過發揮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功能,為區域新質生產力形成提供新活力、新動力。隨著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推進,臨空經濟作為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橋梁,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臨空經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