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空經濟區是依托航空樞紐和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供高時效、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航空運輸業、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而形成的特殊經濟區域,是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載體。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臨空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臨空經濟作為一種民航業與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重要經濟形態,通常是隨著機場和航空產業的排布分布的。機場和航空產業發展得好,臨空經濟才能獲得更好發展,反之,臨空經濟就不可能實現規模擴張。臨空經濟發展潛力大,未來有望成為帶動地區發展的強大引擎。當前,民航業快速發展為臨空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能,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為臨空經濟提供了廣闊空間。建設臨空經濟區、發展臨空經濟正當其時。
我國不同規模的臨空經濟區有近百個,獲批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的有17家,在促進現代臨空產業發展、深化對外開放、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23年以來,以樞紐經濟、創新動能和開放高地等為特征的臨空經濟區,已經成長為應對后疫情時代下地緣政治沖突與逆全球化等諸多不利外部因素沖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大力發展臨空經濟為打通“雙循環堵點”提供新的突破口,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臨空經濟對東部區域金融的促進作用大于中西部區域,東部區域的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均對其金融業產值有顯著的正向作用;中西部區域的旅客吞吐量、起降架次對其金融業產值的促進作用比較大,而貨郵吞吐量的影響則不顯著。臨空經濟對區域金融的空間效應還不是很明顯。基于此,東部、中西部區域應采取不同的發展策略推動臨空經濟和金融的發展,實現兩者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東部區域應重點提高臨空產業對區域金融的推動作用。東部區域在保持航空客流、航空貨運、起降架次對區域金融促進作用的同時,發揮區域特色產業優勢,集中發展具有航空指向型的高、輕、新產業,如航空物流業、航空設備制造及維修、生物醫藥、精密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高端制造業。同時,在機場周邊發展配套的非航空運輸行業,完善相關基礎設施,提高旅客滿意度,如金融、會展和商貿、酒店、餐飲、零售、旅游、休閑農業、文娛、汽車租賃、醫療保健等行業。
中西部目前應著重采取措施增加航空貨運,提升其對區域金融的帶動作用。如擴大區域運營中心和機場物流基地的占地面積,提高貨站處理能力。加強硬件設施改造,加快貨物入倉速度,提高運輸效率。加強與國內外著名快遞公司和航空貨運服務代理企業以及重點客戶的合作,建立異地貨站,拓展航空貨運上下游市場等。
臨空經濟產業發展分析
航空港所在國家和城市經濟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快速發展。臨空經濟真正發展是后工業化時代,只有進入工業化加速的時期,人民生活擺脫貧困、進入小康的時候才可以談臨空經濟發展的社會、經濟、文化條件,因此,中國臨空經濟發展大有前途。空港及臨空經濟產業本身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規模擴大。機場提供了一種快速安全的交通方式和遍布全球的航空網絡,這種資源是臨空經濟區所占有的獨特資源,其他區域無法仿制,從而形成臨空經濟產業存在的獨特性和壟斷性。根據規劃,到2023年中國將成為民航強國,所以在中國大力發展臨空經濟是切實可行的。
臨空經濟通過航空運輸網絡將各區域聯系在一起,能有效擴大區域市場規模,推動區域間要素流動,強化區域間互動聯系;臨空經濟可通過縮短區域間經濟距離、影響區域產業結構、人口、經濟規模等,提升區域間市場引力和市場一體化水平;臨空經濟市場效應具有一定的距離適應性,尤其是對市場偏遠及交通不便區域,其市場效應發揮更加明顯;民航市場化改革是臨空經濟市場效應充分發揮的重要推動力。
從我國臨空經濟區發展現狀來看,目前主要呈現出緊密圍繞核心城市及主要發展五大產業兩個特點。從臨空經濟區的分布來看,除北京、廣州在規劃發展臨空經濟之外,上海、深圳、重慶、成都等地也都在打造初步形成該地的臨空經濟集聚區。
可以發現,圍繞大中型機場發展起來的臨空經濟是我國臨空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除此之外,我國臨空經濟區主要發展航空、航空物流、高新產品制造、國際商務會展及康體娛樂休閑業五大產業,形成良性互動。
截至2022年底,我國42個大型機場臨空經濟區基本布局了集鐵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軌道交通四大基本通路方式。具體來看,42個大型機場臨空經濟區中基本實現了城市道路與高速公路的全覆蓋,36個已運行或規劃建設了軌道交通運輸方式,30個已運行或規劃建設了鐵路交通方式。
臨空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振翅騰飛”,已初步形成統一管理、差異化發展格局。隨著區域交通設施不斷完善、臨空經濟區加快建設,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之間聯系更加緊密,優勢互補實現多贏,融合發展勢不可擋。
中國臨空經濟目前出現多種發展模式,其中物流帶動、產業集群、及園區發展模式發展亮眼。園區為內引外聯、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產業集群發展的平臺,實現臨空經濟區內產業的調整和布局的優化,助力臨空經濟建設。當前中國臨空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航空帶動模式、物流帶動模式、產業鏈推動模式、產業集群模式與園區發展模式等。
臨空經濟是一個與技術創新息息相關的行業,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為臨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后,臨空經濟將進一步深化技術創新,將更多的技術資源投入到臨空經濟行業發展者當中,以減少臨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種成本及風險,以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臨空經濟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臨空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