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是海洋和淡水漁業生產的水產動植物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總稱。主要包括捕撈和養殖生產的魚、蝦、蟹、貝、藻類、海獸等鮮活品,以及經過冷凍、腌制、干制、熏制、熟制、罐裝和綜合利用的加工產品。
水產品作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近年來由于其引起的食源性寄生蟲病屢見報道,給消費者帶來了健康風險。因此,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廣東省水產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營養價值高、肉質細嫩、口感好、品種多樣的水產品消費不斷上升,這也讓更多企業看到了機會。目前,除了傳統的魚蝦產品外,海參、大閘蟹、北極蝦類的消費量快速增長,凍蝦、蝦仁、海帶和淡水魚類則保持較大的市場規模。同時,水產行業呈現出品質升級的趨勢,高端市場增長迅速,低脂、高品質、高新鮮度、肉量飽滿的水產品更受歡迎。
受日本排放核污水事件影響,出于對食品安全的擔憂,民眾近兩年可能減少捕撈海產品的消費,中國水產品行業將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未來水產品的發展趨勢和前景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和評估。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營養消費觀念的增強,水產品作為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近年來在市場上持續走俏。前不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居民水產品食用消費量測算與分析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2年,我國水產品國內供應總量不斷增加,食用消費量增長趨勢明顯。其中,魚蝦等動物性水產品食用消費總量從3270萬噸增至4837萬噸,藻類水產品食用消費總量從605萬噸增至774萬噸。
根據《報告》,我國居民水產品消費的地區間差距顯著:浙江、海南、福建、上海、廣東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位列全國前五;貴州、陜西、山西、新疆、寧夏、甘肅、青海和西藏等內陸省份均小于10公斤;人均水產品消費量最少的省份是西藏,平均每人每年消費水產品1.23公斤,浙江省的人均消費量是其61倍。以秦嶺淮河為界,南方地區居民水產品消費高于北方地區居民,南方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44.19公斤,北方居民人均水產品消費量為17.90公斤。
針對我國居民水產消費現狀,進一步增強水產品生產供給能力的同時,深入推進水產品結構優化調整也迫在眉睫。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魚類總產量3635萬噸,其中包括鯉魚、鰱魚、草魚、鯽魚這“4條魚”在內的低品質魚類有1699萬噸,占魚類總產量比重為47%。當前我國食用水產品還存在優質產品占比不高的問題,下一步要通過培育優質水產品種、推廣高值名優品種、提升養殖技術等措施,大力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培育優勢品種和優勢產業,優化漁業生產結構,增加高品質水產品供給。
隨著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水產品的質量和可信度得到了提升。預制菜行業的興起也給水產品“精烹市場”帶來生機活力,廣受歡迎的“佛跳墻”“小龍蝦”等精深加工預制菜品增速顯著,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便捷化需求。未來,中國水產行業將加快轉型升級,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大力發展優質、生態、綠色的水產品,行業逐漸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
廣東省水產品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助力漁業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在潮州饒平、江門臺山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試點,清除違規漁排,清退近海禁養區養殖,累計清拆傳統網箱121萬平方米。2023年以來,廣東出臺全方位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17條系列政策舉措,建立項目審批聯動機制,加強用海用地要素保障,實現“拿海即開工”。
前三季度,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644.67萬噸,其中,海水產品323.91萬噸,淡水產品320.76萬噸,總產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置。全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網箱461個,桁架類網箱3個,海洋牧場建設穩健起步,助推廣東漁業高質量發展。
地處粵東沿海的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水產養殖歷史悠久。近年來,當地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2022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7.9萬畝,水產品企業超過100家,從業人員約4200人,“海洋牧場”成為富民的大產業。
盡管廣東的水產冷鏈物流和精深加工發展較早較快,但與現代化海洋牧場的要求相比,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例如,大部分水產品從產地至銷地的物流仍依賴傳統運輸車,且冷鏈物流區域發展不平衡,珠三角地區較為發達,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相對滯后;海鮮預制菜尚未形成大品牌和大渠道,加工短板仍突出。
如何突破水產品倉儲加工發展瓶頸?當務之急是推進冷鏈物流基礎建設,完善現代化海洋牧場冷鏈物流設施網絡。為此,廣東出臺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支持廣州、深圳、東莞、汕頭、江門、湛江、茂名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建設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
水產精深加工亦被視作破局之道:海洋漁業精深加工園區和集群正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工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粵字號”水產預制菜品牌逐漸在國內國際市場嶄露頭角……
就在南海開漁節當天,粵港澳大灣區海產品交易中心在珠海正式開業;陽江的廣東粵西水產交易市場投產,萬噸級倉儲冷鏈物流區隨之落地。兩大交易中心的投產應時應勢,為延長海洋漁業產業鏈增添了新的“引擎”。因海而興,向海圖強。乘著“打造海上新廣東”的東風,廣東正積極加快發展步伐,為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鏈的持續壯大注入活力。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工信部、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水產學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多種相關報刊雜志以及專業研究機構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對廣東省水產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市場供需形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廣東省水產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廣東省水產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水產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水產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是水產生產、經營企業,科研、投資機構等單位準確了解目前水產行業發展動態,把握企業定位和發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廣東省水產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廣東省水產品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