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場館是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身體鍛煉的專業性場所,是為了滿足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大眾體育消費需要而專門修建的各類運動場所的總稱。
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并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同時也包括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等室內外場地,以及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近年來國家積極提倡并鼓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和全民健身的參與度都將逐漸提高。2020年底,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數超過1.86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體育場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發布《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統計調查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體育場地459.27萬個,體育場地面積40.71億平方米,全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89平方米。
全國田徑場地20.76萬個。其中,設有4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場地3.84萬個,占18.50%;其他田徑場地16.92萬個,占81.50%。全國游泳場地4.02萬個。其中,室外游泳池2.15萬個,占53.48%;室內游泳館1.79萬個,占44.53%;天然游泳場864個,占1.99%。
全國球類運動場地285.12萬個。其中,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場地143.55萬個,占50.35%;乒乓球和羽毛球場地129.28萬個,占45.34%;其他球類運動場地12.29萬個,占4.31%。
得益于國家頂層政策的強力推動,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升。根據《“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到2025年將達到5萬億元。
體育場館行業商業模式
自營模式:場館自主組織、運營體育賽事和活動,通過門票銷售、場地租賃和廣告贊助等方式獲取收益。
租賃模式:將場館設施出租給第三方使用,如體育俱樂部、培訓機構等,通過租金獲得穩定收入。
會員制:提供會員服務,會員享有優先使用場地、折扣等權益,會員費成為重要收入來源。
多元化服務:除了場地出租,還提供健身、培訓、餐飲、零售等多元化服務,增加收入來源。
公私合營(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運營場館,共享風險和收益,提高運營效率。
數字化運營: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優化場館運營,提升客戶體驗,如線上預約、智能支付等。
體育賽事的頻繁舉辦不僅提升了體育場館的知名度,更直接拉動了場館的經濟收入。例如在成都舉辦的湯姆斯杯暨尤伯杯決賽票價在480元—2880元不等,與此同時,比賽場地的相關場館也通過發力電商等多重經營策略,迎來新機遇。
在技術創新方面,虛擬現實技術、可穿戴設備、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為體育場館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觀眾的觀賽體驗,也為運動員提供了更真實的訓練模擬。同時,個性化訓練、智能化比賽等創新項目不斷涌現,為體育場館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投資選擇。
近年來,我國的體育場館正逐漸對外釋放管理權限,以托管/合作模式運營的場館逐漸一步增加,場館運營市場規模出現顯著增長。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體育市場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以美國體育產業結構中體育場館運營占7%計算,屆時我國場館運營市場規模將達到3500億元。
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大眾健身場館的增加,市場化運營挖掘出更大消費需求,場館運營服務在體育產業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增加。民營資本進入和市場化運營將會給體育場館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促使產業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體育場館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