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煉化行業,也稱為石油化學工業,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和物理處理過程,生產出各種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工業領域。這些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燃料油(如汽油、煤油、柴油等)、潤滑油、液化石油氣、瀝青、石蠟,以及基礎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苯、甲苯等)。
中國石化是扎根南港工業區的重點企業之一。2020年9月,中國石化與天津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規劃投資700億元的重點項目,內容涵蓋新材料、新能源與潔凈能源、科研及成果轉化、新經濟等多領域合作。
其中,2021年5月啟動建設的中國石化天津南港高端新材料項目集群是主要標志。該項目集群由11個項目組成,包括120萬噸/年乙烯項目及下游高端新材料產業集群、北京化工研究院中試基地、光伏新能源等重點項目。
我國2022年煉油產能較2021年同比增長約1400萬噸,同比增長1.54%,已成為世界第一煉油大國。2022年我國獨立煉廠產能已達到3.81億噸/年,位居國內煉油產能首位,產能占比為39%。其中,山東獨立煉廠總煉油能力1.72億噸/年。民營煉化的崛起改變了國內石油煉化產能格局,獨立煉廠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國內石油煉化行業中的產能占比不斷加大。
目前,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8年中國石油煉化行業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分析
2023年,中國全年新增煉油能力1200萬噸/年,是2017年以來的最低增量(見圖1),煉油能力增長小幅放緩,新增煉油能力主要來自鑫海化工擴能和京博海南新材料項目。截至2023年底,我國總煉油能力升至9.36億噸/年,穩居世界第一。
從經營主體看,多元化主體參與的國內競爭格局進一步發展,經營主體包括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為代表的主營煉化企業、民營、外資以及煤基油品企業等。2023年,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中國中化等主營單位合計煉油能力6.19億噸/年,與上年持平,占全國煉油總能力的66.2%;民營企業煉油能力2.74億噸/年,占全國煉油總能力的29.3%;其他經營主體煉油能力占比4.5%
2023年,居民出行大幅反彈帶動成品油需求快速復蘇,但制造業恢復緩慢拖累化工品需求,“成品油強、化工品弱”特征導致“減油增化”短期受阻。但在長期大勢不變的情況下,煉化企業繼續推動“減油增化、煉化深度一體化”以適應新的需求。我國煉油產能將進入新一輪擴張期,預計2024~2027年還將有8500萬噸/年產能開工,國家將進一步整頓落后煉油產能約3500萬噸/年,預計2024年我國原油一次加工總能力將維持9.8億噸/年,煉廠平均規模進一步上升。從我國煉廠產能新增計劃來看, 預計2024年原油加工總量繼續增長。成品油市場資源供應穩中有升,主營煉廠和獨立煉廠產能繼續擴張,煉廠檢修規模縮小。我國凈增煉油能力將上升,進一步帶動國內整體資源供應量增長。2024年原油對外依存度會有所上升,成品油產量持續增加。
目前,傳統石化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產品不斷向高端化、精細化、差異化發展。煉油行業將繼續向“減油增化”目標邁進,持續調整產品結構和上中下游結構,不斷解決自給能力不足的問題,改進石化產業供需結構性錯配的格局。進一步優化煉能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向中下游基礎有機化工方向延伸,使煉化產業真正走向“減油增化”的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道路。在“減油增化”的驅動下,基礎化工原料將迎來擴能高峰期,產能過剩危機預計逐步浮現。煉化企業應采用適當的節奏開展“減油增化”工作,要特別重視新技術的研發投入。逐步增強化工原料的消納能力,提高差別化、高附加值產品比例,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繼續走煉油化工一體化發展道路。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8年中國石油煉化行業現狀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