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開泰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指出,受不利天氣影響,今年泰國東部和南部的榴蓮產量確實出現了大幅下降的情況。
一、榴蓮產量下降情況
東部產區:
產量數據:東部產區的榴蓮產量約為65萬噸,同比下降了14%。這一數字反映了該地區榴蓮產量受到的顯著影響。
原因分析:東部榴蓮從4月開始上市,但今年前4月遭遇了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炎熱干旱天氣,導致榴蓮樹的開花結果因缺水而受影響,果實減少且重量較輕。盡管從5月開始降雨量增多,使收獲期間的損失有所減輕,但總體產量仍然受到嚴重影響。
南部產區:
產量數據:南部產區的榴蓮產量約為31萬噸,同比大幅下降了25%。這一降幅更為顯著,表明南部地區受到的不利天氣影響更為嚴重。
原因分析:南部榴蓮于6月開始上市,但在整個生長周期內,南部地區的降雨量都少于去年同期。氣象部門還預計7月榴蓮收獲季的降雨量減少情況會加劇,這進一步加劇了南部榴蓮產量的下降。
二、總產量與降幅
總產量:根據報告,泰國東部和南部兩大產區的榴蓮總產量約為96萬噸,同比下降了18%。這一降幅創下了15年來的最大記錄,表明今年的榴蓮產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影響分析:榴蓮是泰國的重要農產品之一,產量的大幅下降不僅會影響農民的收入,還可能對泰國的出口貿易產生影響。因為榴蓮在中國等市場有著廣泛的需求,產量的減少可能會導致市場供應緊張,進而影響榴蓮的價格。
三、應對措施
面對榴蓮產量的大幅下降,泰國政府已經采取了措施來確保榴蓮的質量,以維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和競爭力。政府可能會加強對榴蓮種植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應對不利天氣的影響,提高榴蓮的產量和質量。同時,政府還可能會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以拓寬榴蓮的出口渠道和市場。
泰國東部和南部的榴蓮產量因受不利天氣影響而大幅下降,這一情況對泰國的農業生產和出口貿易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來應對這一挑戰。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榴蓮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進口量持續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榴蓮消費市場,每年采購國際市場上絕大部分的榴蓮。近年來,榴蓮在中國市場已經從小眾水果發展成為“頂流”單品,消費迅速增長。據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新鮮榴蓮超過142萬噸,進口量同比增長顯著。這一趨勢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持續。
市場規模擴大:隨著榴蓮在中國市場的普及和消費者對其認可度的提高,榴蓮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榴蓮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不僅體現在進口量的增長上,還體現在榴蓮相關產品的多樣化和銷售渠道的多元化上。
二、市場供需情況
供應端:目前,中國榴蓮市場主要以進口為主,進口來源國主要包括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盡管近年來國產榴蓮種植逐漸規模化,但短期內仍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此外,全球榴蓮產量也受到天氣、種植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需求端:中國消費者對榴蓮的需求持續增長,榴蓮已成為許多家庭日常消費的水果之一。特別是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和物流體系的完善,榴蓮的銷售渠道更加多元化,進一步推動了榴蓮市場的繁榮。
三、市場競爭格局
品牌競爭:榴蓮市場中存在多家知名品牌,這些品牌通過高品質的產品和良好的口碑在市場中占據一定的份額。同時,一些農民合作社和新興品牌也開始加入市場,通過差異化競爭來爭取市場份額。
渠道競爭:隨著榴蓮市場的擴大,銷售渠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傳統的實體店鋪銷售仍然是榴蓮銷售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線上銷售、直播帶貨等新型銷售方式也逐漸成為榴蓮市場的重要銷售渠道。
四、未來發展趨勢
品質化、品牌化發展: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消費者對榴蓮品質要求的提高,榴蓮行業將更加注重品質化和品牌化的發展。優質、品牌化的榴蓮將更受消費者歡迎,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榴蓮的整體市場形象。
科技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將成為推動榴蓮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榴蓮的產量和品質;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榴蓮產業的智能化、精準化管理;研發新的榴蓮加工技術和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國際化發展:隨著國際貿易的便利化和消費者對榴蓮需求的增加,榴蓮行業有望實現國際化發展。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不僅可以增加榴蓮的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還可以提升榴蓮的國際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可持續發展:榴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市場的重要議題。從種植、采摘、加工到銷售,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通過科學的種植技術、環保的加工方式和合理的市場定價,可以推動榴蓮產業的綠色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榴蓮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供需關系緊張、競爭格局多元化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向好的特點。隨著消費者對榴蓮認知度的提高和榴蓮產業鏈的不斷完善,榴蓮行業有望實現更大的發展。
榴蓮氣味濃烈,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產地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國家。由于產量較少、來源單一、運輸成本較高,導致榴蓮價格長期居高不下,是國內水果市場中的“貴族”。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榴蓮消費市場,榴蓮價格的高低直接牽動著廣大消費者的心。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榴蓮進口額在中國進口水果中居第一位,達40.3億美元,進口量達到82.5萬噸,相比2014年增長近兩倍。海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2年間,中國鮮食榴蓮進口量復合增長率達17%。2020年起,榴蓮已成為我國進口量最大的水果之一。
高昂的運輸成本是進口水果至關重要的價格變動因素,近年來隨著國內鮮榴蓮整體需求持續提升,疊加人力運輸成本和原油等其他成本持續提升,進口榴蓮價格持續走高,對比各方式運輸成本而言,目前陸運和海運因整體成本較低,仍為主流,但榴蓮保質期短,為保證成熟度,當榴蓮近一半成熟度左右時就要采摘并開始,當抵達國內時無法保證其質量,進一步提升其運輸損耗,整體影響較大。
盡管需求量龐大,但目前國內市場的榴蓮基本依賴進口。實現“榴蓮自由”一直是萬千消費者的期盼,榴蓮的國產化也成為業界的普遍期待。火爆的市場、巨大的需求,帶動了國內不少種植戶躍躍欲試。
從目前榴蓮在我國的國產化進程來看,公開資料顯示,在對榴蓮種植進行了深入研究后,我國選中了海南、廣東、云南、臺灣等氣候溫暖的地區作為榴蓮種植地,并從馬來西亞引進了優良榴蓮品種,采用先進技術進行培育。但目前宣布國產化榴蓮上市的,僅海南省三亞育才生態區榴蓮基地。
2018年后,海南進入榴蓮大規模引進嫁接苗階段,優旗農業、柔鳴農業、傳福農業、萬保實業等農業企業開始規模化種植榴蓮,2023年三亞“樹上熟”榴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中國的榴蓮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海南島南部,與東南亞地區相比,種植優劣勢明顯。三亞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榴蓮品質優;海南背靠巨大市場,物流運輸順暢,能保證榴蓮較高的成熟度和新鮮度;且中國農業裝備先進,智能化水平高,利于產業化發展。同時,在海南種植榴蓮也有臺風頻繁、降雨不均、缺乏栽培管理技術等不利因素。
目前海南榴蓮種植已初具規模,總面積超過3萬畝。”黃正恩說,據統計,2023年海南榴蓮樹掛果面積約為1400畝,總產量約50噸,2024年掛果面積將增加到4000畝,預計總產量約250噸。
由于中國正在進行榴蓮種植試驗,加之來自周邊鄰國如越南的競爭,預計全球榴蓮出口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加之越南榴蓮對華出口成本更小,或將分走更多中國榴蓮市場份額,泰國榴蓮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出現下滑。
泰國相比其他主產國如越南等地,具有較強的市場先發優勢,泰國金枕頭榴蓮品種在中國市場已經具有較強的品牌效益與市場影響力,《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2022年1月生效后,中泰水果貿易也迎來新機遇,各種通關便利條件和措施得以快速實現。因此,預計短期內泰國榴蓮品種仍將會是中國進口榴蓮市場的主力軍。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榴蓮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