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津港保稅區臨港經濟區的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化制造基地是我國首個海洋油氣生產裝備智能制造基地,設計年產能8.4萬結構噸,擁有海上油氣平臺導管架、組塊、生活樓陸地建造與海上安裝、風電項目陸地建造、海管鋪設等能力,已陸續為我國渤海海域多個海上油氣平臺建造單體、組塊項目。
目前,我國已建成燃氣輪機完整的研發制造產業鏈,形成了自主高效的燃氣輪機技術創新、質量控制、運營管理等體系,目前已研發了填補國內空白的“太行7”“太行15”“太行25”三種輕型燃氣輪機和“太行110”重型燃氣輪機,可滿足油氣平臺、機械驅動、熱電聯供、分布式能源、調峰電站等多領域應用需求。
2023年我國海洋油氣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截至三季度末,我國海洋油氣勘探先后獲得新發現6個,成功評價油氣構造20個。新發現番禺10-6和開平18-1,探明地質儲量均超2000萬噸;成功評價秦皇島27-3大型油氣構造,探明地質儲量超5000萬噸。
“預計2023年我國海洋油氣產量有望再創新高。其中,海洋原油產量6220萬噸,新增產量約360萬噸,連續4年占全國原油產量增量的60%以上;海洋天然氣產量約238億立方米,新增產量19億立方米,約占全國天然氣產量增量的15%。
國內方面,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推動能源需求穩步增長。預計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6.7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約4.7%。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預計2023年,我國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等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較2022年提高0.4個百分點,達到26.3%。分項來看,天然氣占比達8.5%,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0.3個百分點,達到17.8%。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海洋油氣開發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報告指出,海上勘探技術向精準化發展、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工程技術的進步助力海洋油氣開發挺進深水。此外,數字化賦能海洋油氣生產效果初顯,有效提升了海洋油氣生產效率。AI融合地震處理解釋技術、智能鉆完井、海上無人平臺以及勘探開發一體化協同平臺等成為研究熱點,油氣生產各領域全面開啟數字化時代。
作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和動力,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我國海洋資源潛力巨大,在立足資源稟賦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方式轉型中,海洋能源將成為重要驅動力和關鍵增量。報告指出,海洋能源將成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驅動力。2023年,海洋能源發展持續向好。報告預計,我國海洋油氣產量有望再創新高,海上風電重回高速增長軌道,海洋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將成為熱點方向。
目前,國內中國船舶、振華重工、亞星錨鏈、巨力索具等海洋工程裝備生產企業正加速相關技術研發、加緊裝備產能建設,以滿足我國市場日益增長的海洋油氣工程裝備需求。
新形勢下,海洋能源將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動力,海上油氣生產已成為不可或缺的能源增長極。海洋能源將在新型能源體系構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長期內,海洋油氣資源、特別是深水油氣資源將成為重要資源接替區,有力保障我國油氣安全。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油氣開發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海洋油氣開發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