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能量的資源寶庫。2023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需深挖海洋經濟潛力,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固的資源能源保障和接續空間。
作為海洋經濟的載體,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圈是指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中游為海洋經濟的主要產業,包括海洋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化工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海洋工程建筑業等;下游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主要包括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環境監測預報服務、海洋保險與社會保障業等。
根據統計,海洋產業的總產值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同比增長6.2%,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
我國海洋經濟持續增長,2022年海洋產業總體平穩,發展潛力與韌性持續彰顯。初步核算,2022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94628億元,比上年增長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占比與去年持平。研究院預測,2023年中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將達98537億元。
海洋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醫藥、海水利用快速發展,增速高于同期海洋經濟增速。
科技創新在海洋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亞洲的重型自航絞吸船“天鯤號”智能挖泥控制系統正式投產,以及海洋機器人和土木、水利與海洋工程等本科專業的新設,都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體現。
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監管力度加強,同時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持續推進。例如,中央財政支持的“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和海洋資源供給能力的提升。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洋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2023年,中國海洋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其中海洋旅游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占比大。海洋產業預計將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得益于政策、技術和市場的推動。2021年,海洋新興產業如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電力業、海水利用業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海洋傳統產業。
海洋油氣業、海洋船舶工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交通運輸業以及海洋礦業均實現了5%以上的較快發展。海洋電力業、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海水淡化等海洋新興產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受疫情影響,海洋旅游業下降幅度較大。
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總體向好。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業穩步發展,藥物研發取得積極進展,“藍色藥庫”開發計劃項目抗乙肝病毒新藥LY102獲臨床準入,海洋來源抗骨質疏松藥物先導物研究取得新進展。問卷調研顯示,超六成的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企業營業收入、利潤實現同比增長。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穩定,隨著海上油氣開發及海上風電發展,裝備運營市場呈向好態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挖掘新動能,拓展新空間,關鍵在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豐富內涵,這是統籌海洋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重要指引。
當前,我國北部、東部、南部三大海洋經濟圈蓬勃發展,三地區基于不同自然環境稟賦、生態環境容量和產業基礎形成了不同特點。其中,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科研教育優勢突出,東部海洋經濟圈港口航運體系完善、外向型程度高,南部海洋經濟圈則以海域遼闊、資源豐富、戰略地位突出為優勢。要依托不同特色,建立陸地、沿海、流域、海域一體的協同發展和綜合治理體系,實現陸域和海洋之間的能源、資源、食物、信息、服務業以及基礎設施的交流互通,建設若干各具特色的現代海洋城市和海洋強省,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整體實力與發展潛力。
更多關于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洋經濟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