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擴大,遙感產業市場規模正在快速增長。遙感是指非接觸的,遠距離的探測技術。它運用傳感器/遙感器對物體的電磁波的輻射、反射特性進行探測。具體工作原理是將傳感器配置在航空器、航天器或衛星上,利用電磁波傳感器發射出的波束與地物相互作用,然后接收波束經過反射、散射或輻射過程后返回的信息,通過信號處理與分析來獲得地物的特征和屬性。根據感知波段的不同,遙感可劃分為光學遙感、紅外遙感、微波遙感等類別。
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規模呈上升趨勢。2020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規模達到了26億美元,相比2019年增長了13.04%。其中,中國遙感服務市場規模為155億元左右,占全球市場規模的15.4%。2021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規模達到29.4億美元,中國遙感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75億元。預計2023年全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36.5億美元,中國遙感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17億元。
從各子領域來看,2020年全球商用衛星數量為451顆,其中光學成像衛星為410顆,占比90.9%;氣象衛星為114顆,占比25.3%;電子情報衛星為93顆,占比20.6%;其他類型衛星為34顆,占比7.5%。按照這一比例推算,預計2023年全年全球商用衛星數量將達到600顆左右,其中光學成像衛星為545顆,氣象衛星為152顆,電子情報衛星為124顆,其他類型衛星為45顆。
目前,中國遙感行業的上市公司基本分布在北京和廣東地區。在北京地區,產業鏈上游環節的企業包括雷科防務、華力創通,中游環節的企業包括航天宏圖、四維圖新、中科星圖,還有同時布局在上游和中游環節的中國衛星。在廣東地區,航宇微同時布局在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環節,海格通信則是產業鏈上游環節的企業。
從區域布局來看,遙感行業上市企業的發展重點集中在華北地區,這是因為企業遙感服務的合作方多為政府部門或是官方研究機構,這些機構多分布在北京。在業務發展方面,中國衛星的競爭優勢明顯,業務聚焦在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能夠提供衛星遙感的方案設計、產品研制生產、系統集成、運營服務。
從營業收入來看,中國衛星和四維圖新2023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均在20億元以上,航天宏圖和中科星圖的收入在10億元以上,航宇微的收入在1億元以上。但從盈利能力凈來看,部分企業仍出現虧損,盈利企業的凈利潤水平也相對較低。從參與遙感衛星的數量來看,據UCS統計,截至2023年5月1日,中國衛星和航宇微參與的數量分別為5顆和8顆。
遙感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農業、林業、地質、海洋、氣象、水文、軍事、環保等領域。在未來的十年中,預計遙感技術將步入一個能快速,及時提供多種對地觀測數據的新階段。遙感圖像的空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都會有極大的提高。其應用領域隨著空間技術發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技術的發展及相互滲透,將會越來越廣泛。
遙感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受到以下幾方面的影響:
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推動遙感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包括衛星平臺和載荷的技術進步、數據傳輸和處理的技術提升、數據分析和應用的技術創新等。技術創新可以提高遙感數據的獲取效率、質量和價值,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促進遙感行業的市場拓展和競爭優勢。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保障遙感行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包括政府對遙感行業的投入、規劃、監管、推廣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政策支持可以為遙感行業提供穩定的發展環境、資金來源、法律保障和市場需求,激發遙感行業的創新活力和社會效益。
市場需求:市場需求是驅動遙感行業發展的直接動力,包括國防安全、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水利、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災害防治等領域對遙感數據和服務的需求。市場需求可以反映遙感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點和潛力,引導遙感行業的產品開發和服務創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遙感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