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質生產力的賦能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已進入全新階段,各行業對三維數字化表達與沉浸式數字交互的需求進一步提升。衛星遙感是指利用人造衛星作為遙感平臺,通過搭載在衛星上的遙感器對地球或其他天體進行遠距離無接觸探測的技術。
國家大力鼓勵衛星遙感產業發展,本質上是推動地信產業數據采集方式升級,而數據采集方式的升級將推動中下游產業整體變遷與升級,這意味著產業規模巨大的地理信息產業中,將形成一個以衛星遙感大數據為核心的產業生態。
截至2022年末,我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工作294顆,其中商業遙感衛星在軌工作189顆,占比超過六成。2022年我國新增商業遙感衛星為2021年的3.3倍、2020年的6.4倍,商業遙感衛星成為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的主體。
衛星遙感行業產業鏈
衛星遙感產業鏈的上游主要包括衛星的研發、制造以及遙感器的設計與生產。這一環節涵蓋了衛星結構、控制、電子、通信、導航、遙感等子系統的設計與研發,以及遙感器的制造,如可見光攝影機、紅外攝影機、多光譜掃描儀等。
中游環節主要包括衛星的發射、衛星數據的采集與處理。衛星發射將研制完成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隨后衛星通過傳感器采集地球觀測數據,并通過數據處理和分析,提供各種產品和應用服務。
下游是衛星遙感產業鏈的應用服務環節,基于衛星數據處理結果,提供各種應用服務,如農林牧漁、城市規劃、資源環境監測、氣象預報、海洋監測等。這一環節還包括衛星數據的可視化展示、數據分發、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服務。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衛星遙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衛星遙感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數據采集方式之一。2022年,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達到7787億元,增速達到3.5%。產業結構規模持續擴大,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地理信息產業鏈。截至2022年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從業單位數量超過19.3萬家,產業從業人員將近400萬人。
衛星遙感技術可應用領域廣泛,不同的應用領域市場規模也不盡相同,例如,農業、森林等方面的需求較為穩定,而城市規劃、資源勘查等領域則更具挑戰性和變化性。
目前,衛星遙感已逐漸成為支撐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基礎測繪、執法督察等業務的科技主力軍,是我國自然資源管理信息化、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5362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7.09%。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5.5%,達到1611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0.04%。
截至2023年底,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已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近百萬;在境內上市的業內相關企業(含新三板)總數90家。
衛星遙感作為一種重要的對地觀測技術,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發展潛力。“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近年政府工作報告等國家重要文件中,多處重點提及時空信息相關技術,鼓勵壯大智慧城市、數字孿生、地理信息等產業發展,如自然資源部印發的《關于加快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完成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試點,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建設基本完成。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領域的拓展,衛星遙感將在全球范圍內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衛星遙感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