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里的“神經元”,也是物聯網最重要的“元器件”之一。鄭州瞄準高端傳感器產業,短短三年時間,相關企業數量翻番,產值增長了20%。小小傳感器,是如何變身大產業的呢?來看記者的調研。
傳感器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醫療、環保、消費等領域智能化、數字化需求的持續帶動下,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調查與行業前景預測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190.2億元,較上年增長16.64%。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將增至1429.6億元,2024年將增至1643.1億元。
我國智能傳感器細分品類眾多,可按照檢測對象、工作原理、測量方式、作用形式、輸出信號等方式進行分類。從產品結構來看,2022年壓力傳感器占比最高的,市場份額達到18.6%;圖像傳感器、位置傳感器分列二、三位,分別占比13%和10.1%;射頻傳感器和氣體傳感器占比較少,分別為4.6%和1.8%。
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 2019年的 783.9 億元上升至 2023年的 1430.0億元。隨著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多項政策,進一步明確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智能傳感器作為物品與網絡的橋梁,處于物聯網整個構架體系的核心地位,在各個領域中有著廣闊的前景,預計到 2030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65.1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11.5%。
從產品品類來看,目前智能傳感器的品類主要包括MEMS傳感器、CIS圖像傳感器、雷達傳感器、射頻傳感器、指紋傳感器等,據數據統計,MEMS傳感器和CIS傳感器的占比較大,兩者分別占比29.7%和26.5%。
我國傳感器行業企業數量較多,且以中小企業為主,整體實力偏弱,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缺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國內傳感器領域的眾多小微企業仍處于傳統的傳感器組裝制造階段,沒有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技術迭代能力,大多數都以低價產品進行市場競爭,導致低質化產品充斥市場的惡性競爭。隨著行業不斷發展,國內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傳感器廠商,逐步形成涵蓋研發、設計、生產、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
我國傳感器行業正處于“散、小、低、弱、缺芯”的現狀,大約60%的敏感元件和傳感器仍依賴進口,中高端傳感器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存在較大短板,國內傳感器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已初步形成優勢明顯的企業,如韋爾股份、兆易創新、華潤微、華工科技、歌爾股份等,其余市場參與者以中小型制造類企業為主。
智能傳感器目前已經廣泛運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醫療、通信等各個領域,隨著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場景將更加多元。智能傳感器作為物品與網絡的橋梁,處于物聯網整個構架體系的核心地位,隨著聯網節點的不斷增長,對智能傳感器數量和智能化程度的要求也不斷提升。
到2027年,智能軟件產業規模達到270億元。拓寬智能軟件應用廣度。實施工業軟件增效工程,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三維建模、參數化設計、實體分割等工業軟件底層技術的研發效率。實施應用軟件提質工程,集成各行業場景數據、技術、工藝,提供專業行業軟件解決方案。實施終端軟件推廣工程,支持軟件企業開發面向人工智能的各類商用APP、辦公軟件等終端軟件。到2027年,人工智能自主軟件覆蓋率達到50%。在打造智能融合應用新引擎,形成經濟增長新風口方面,《若干措施》提出:推進工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此外,加快“一大一小”智能農機裝備的制造推廣,鼓勵農業機械產業鏈供應鏈的新機制新模式。智慧交通打造現代運輸體系。開展智能鐵路、公路、航道、港口等示范工程,推動智慧樞紐、郵政、海事,建設大灣區核心路網智慧運營系統。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城市級服務管理平臺,探索高精度地圖安全應用。
想要了解更多智能傳感器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深度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