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廚垃圾主要包括餐飲垃圾和廚余垃圾。餐飲垃圾指的是餐館、飯店、單位食堂等的飲食剩余物以及后廚的果蔬、肉食、油脂、面點等的加工過程廢棄物;廚余垃圾則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丟棄的果蔬及食物下腳料、剩菜剩飯、瓜果皮等易腐有機垃圾。
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整體的餐廚垃圾產生總量增加,達到1.16億噸。與其他垃圾相比,餐廚垃圾含有大量淀粉、蛋白質等有機物,營養豐富,有害物質含量低,有機部分的生物降解率可達80%,具有很大的回收價值。餐廚垃圾具有污染源和再生能源的雙重特征,處理得當可“變廢為寶”。
國內外餐廚垃圾主要采用焚燒法、衛生填埋法和生物處理法。焚燒法、衛生填埋法屬于傳統的餐廚垃圾處理方法,通常處理不夠徹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可能進一步增加環境負擔;生物處理法可以徹底處理餐廚垃圾,且不會造成二次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資源的回收利用。
隨著我國雙碳政策的推動、垃圾分類工作的鋪開,以及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餐廚垃圾分出量大幅增長,后端產能配置逐漸成為“剛需”。疫情影響使得全國的餐飲行業遭受重創,但居民在家做飯產生的廚余垃圾產生量大增,餐飲垃圾的產生量不降反增。
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餐飲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的氛圍,通過開展城市試點工作,總體技術路線日趨成熟,餐廚垃圾工程技術的標準和規范也逐步完善。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和完善。例如,生物降解技術、高溫高壓處理技術等新型技術的應用,為餐廚垃圾處理提供了更高效、更環保的解決方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餐廚垃圾處理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由于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因此市場上的參與企業數量相對有限,競爭格局顯得較為分散。目前,涉足該領域的企業主要以區域性的環境集團型企業為主,它們通常在特定區域內開展餐廚垃圾處理工作。
此外,還有一部分企業專注于提供餐廚垃圾處理所需的技術和設備,這些企業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技術支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單個企業的處置規模普遍較小,尚未形成具有顯著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優勢的行業領軍企業。這表明我國餐廚垃圾處理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未來有望隨著市場需求的增長和政策支持的加強,逐步走向成熟和集中。
“十四五”期間,餐廚垃圾的產生量將持續增加,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76億噸。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的《“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在濕垃圾處理方面,仍存在“分類收運設施存在突出短板”、“廚余垃圾分類和處理渠道不暢”等問題;《規劃》提出到2025年底,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左右,基本滿足地級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需求。
地方層面,大連、北京、蘭州、上海、寧波等地已經明確出臺了餐廚垃圾收費標準,其他部分城市如淮安、石家莊、昆明、三明和西寧等城市也出臺了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要求餐廚垃圾產生單位參考生活垃圾處理費進行增收。
隨著政策推動、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預計未來行業將保持快速發展的態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餐廚垃圾處理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