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產業是指以水果的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一系列流程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根據果實形態,水果可分為漿果類、核果類、柑橘類、瓜果類等;根據采摘時機,可分為春季供應、夏季供應、秋冬季供應等;根據原產地,可分為國內水果和進口水果。
水果分為園林水果和瓜果類水果。我國水果生產以園林水果為主,2021年園林水果產量為21680.8萬噸,占比達72.34%。瓜果類水果產量為8289.4萬噸,占比27.66%。
園林水果中產量TOP3為柑橘、蘋果、梨三類傳統大宗果品,柑橘和蘋果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園林果品。瓜果類水果中,西瓜產量遙遙領先于其他果品,2021年約占全國瓜果產量的74.35%。
基于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水果進口規模大于出口規模。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水果進出口貿易總量為1208.18萬噸,其中進口量為771.55萬噸,占比63.86%;出口量為436.63萬噸,占比36.14%。
中國是水果生產大國,也是水果消費大國,生產以蘋果、柑橘、梨等溫帶水果為主。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元的需求,更多品質優且具有特色的水果進入中國。2023年,中國水果進口金額168.5億美元,同比增長15%,進口數量752.4萬噸,同比增長3%,其中進口鮮榴蓮67.2億美元,同比增長66%。榴蓮是中國第一大水果進口品類,進入今年“榴蓮季”,價格走低讓不少消費者感嘆實現了“榴蓮自由”,這是準入條件放開、通關便利化提高、東南亞各國競相爭奪中國市場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果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從肯尼亞進口牛油果去年呈現快速增長勢頭。近年來,中國積極建立非洲農產品輸華“綠色通道”,準入品種越來越多,埃及橙、牛油果、火參果等非洲水果陸續進入中國市場。南非國際事務研究所研究員勞倫·約翰斯認為,中國決心在中非之間培育新的出口市場,特別是在農業領域,因為“這不僅可能有助于非洲國家在人口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提高國內的農業生產率以供消費,還有助于提高農村收入,相應促進減貧”
“水果自由”,是中國消費者的向往,更是全球水果生產國的巨大機遇。隨著中國擴大開放,低關稅、快速檢驗檢疫等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廣交會、進博會、消博會等交易平臺不斷搭建,比利時朱櫻紅啤梨、秘魯沙漠藍莓、厄瓜多爾麒麟果等特色優質水果從各國農場走上了中國餐桌,中國大市場日益為世界所共享,而“甜蜜”是市場兩頭共同的感受。
目前,進口規模持續增長,尤其是高端、稀缺品種的進口量逐年攀升,體現了消費者對品質與多樣化的追求。
水果產品出口結構也日趨多元,國際競爭力有所提升。出口產品不再局限于傳統品種,增加了深加工產品和新興品種;出口目的國數量在增加。但同時,水果產品存在進出口貿易不平衡問題。朱勇立認為,雖然該品類出口有所增長,但進口增速更快,導致水果產品貿易逆差擴大,對國內果蔬產業構成一定壓力,國產水果的發展有很大提升空間。
未來,市場競爭加劇。國內外水產品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也是中國進口水產行業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中國進口水產行業要積極應對,加強質量管理,提升產品質量。同時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合作,拓展新的進口來源,以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此外,推動可持續發展,注重環境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和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未來水果銷售渠道將更加多元化。通過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渠道,提高水果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和銷售量;同時,加強冷鏈物流建設,確保水果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和品質。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果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