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療服務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40年代由英國提出來的,并迅速在全國范圍內發展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在1948年就成立了對國家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進行統一管理的國家健康服務系統。之后,隨著很多國家針對社區醫療服務的法律法規政策相應出臺,社區醫療服務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社區醫療服務主要服務對象是一定地理區域范圍內的居民,主要目的是為人們提供醫療保健服務。以能夠滿足人們的首次治療為目標,向社區全體成員提供以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為主的一級接觸的衛生服務。社區醫療服務是一種把全科醫學作為核心的醫療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對社區居民進行健康的護理和預防指導,為每個家庭提供醫療服務,從生理、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各種影響因素來判斷人的健康問題和疾病防治。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及醫療體制改革的逐步實施,社區醫療服務已應運而生,并逐步顯示出它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2023年10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末,全國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6448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35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609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58.8萬人,平均每個中心57人;社區衛生服務站人員12.9萬人,平均每站5人。2022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人次6.9億,入院人次333.8萬;平均每個中心年診療量6.7萬人次,年入院量322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3.9人次、住院0.5床日。2022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站診療人次1.4億,平均每個站年診療量5334人次,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1.0人次。
預測, 2029年社區醫療產業的市場規模為2554.75億元左右。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社區醫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分析
社區醫院作為基層醫療組織的典型代表之一,通常被定義為“家門口的醫院”,主要滿足周邊居民就近就醫、配藥等基本醫療需求。但大多數的社區醫院都面臨著資源匱乏、醫護人員收入待遇低、病患就醫信任度低等窘境,而另一方面,大型城市綜合醫院則面臨人滿為患和病床騰退難等問題。如何有效分流就醫人群,平衡患者的就醫需求?加強推動社區醫療建設,并推動其向醫養結合方向發展,或許會是一個有效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醫療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社區醫療作為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相比資源豐富,設備先進,優質醫療人才聚集的大醫院,社區醫院往往硬件設施簡陋,因資金匱乏等原因,也較難招聘到高素質的全科醫生和醫護人員。曾有調查顯示,僅22.5%的人生了病愿意去社區醫院就診;56.6%的人不信任社區醫院的診療技術。因此,在基礎設施和醫療人員缺乏,資金短缺的情況下,社區醫院“六位一體”的定位就成了“空談”。同時社區醫院也陷入了“缺乏資源而經營不佳,導致高素質的全科醫生不愿就職,進而缺少患者就醫”的怪圈中。
近幾年,國家著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體制,多個省市地區的社區醫院與三甲醫院“牽手成一家”,簽約成立緊密型醫療聯合體。醫院與社區將進行深入融合,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但是在醫療資源整體匱乏的地區,社區醫院的推進建設,仍舊前路漫漫。
社區醫院作為基層醫療的保障單元,被賦予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于一體的定位。但在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中,社區醫院主治高糖冠腦肺五大慢性病,兼治簡單的頭疼腦熱和輕微外傷,雖然距離家很近,但通常看上去規模不大,設施陳舊,醫護人員沒多少,去看病的人更不多。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區醫療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社區醫療作為基層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據數據顯示,社區醫療服務已成為解決醫患矛盾、緩解醫療服務壓力的重要途徑。未來,隨著老齡化、慢性病高發等因素的推動,社區醫療的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更多關于社區醫療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社區醫療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