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即養蠶與種桑。蠶桑農業的發展,使中原文明的紡織業領先于世界數千年,也促進了財富的增加、貧富的分化和階級的形成,為中國當時的統治階級形成以峨冠博帶、寬袍大袖為標志的服飾習俗奠定了基礎。同時對軟筆(毛筆)、刺繡、紙張的發明等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蠶絲是自然界中集輕、柔、細為一體的天然纖維,素有“人體第二皮膚”的美譽,被業界稱為“纖維皇后”。其主要成分為純天然動物蛋白纖維,其構造和人類的皮膚是最相近的,蠶絲按照蠶類型分類桑蠶絲和榨蠶絲等其他蠶絲,桑蠶絲中雙宮繭和單宮繭蓬松度和保暖度高,細膩舒適度高,壽命相對較長,價格也相對最高。
桑蠶養殖行業發展現狀
蠶桑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桑樹的種植面積,桑樹在蠶桑產業生產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桑蠶養殖每年五月初開始,十月末結束,可養10批蠶。桑蠶養殖具有綠色環保、投入小、周期短、效益高等優勢,并且能夠充分吸收農村閑散勞動力,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傳統特色產業。
柳城是廣西桑蠶十佳基地縣,桑蠶產業是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該縣積極推動建設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實施廣西桑蠶標準園建設、桑蠶優質高效種養、深加工技術集成應用示范等一系列項目,不斷提升科技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縣桑園總面積14.39萬畝,輻射帶動2.5萬戶農戶種桑養蠶,戶均養蠶收入超4萬元,蠶繭年產值10億元,每年共育量5000張以上規模的小蠶共育戶23家,小蠶共育率為96%左右,有繭絲加工企業5家,年可生產生絲2000噸以上。
“下一步柳城縣將在穩定桑園種植規模的基礎上,促進桑蠶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人才、技術、品牌等方面下功夫,打開桑、蠶、繭、絲、綢全產業鏈條發展的新局面。”柳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韋慶頌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桑蠶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2022年,河池市引進總投資達93億元的輕紡城、絲綢之路年產1000萬米絲綢煉白及1000萬米印染制品、深圳同益新廣西國色天絲產業園和廣西國色天蠶產業園4個重大項目。這些項目建成后將一舉填補廣西絲綢產業鏈中端的煉白、染色、印花技術空白,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助力河池蠶桑產業可持續發展。
目前,河池僅宜州區就有規模以上繭絲綢加工企業15家,白廠絲產量4000噸,坯綢產量400萬米,白廠絲產量、繭絲綢加工能力保持廣西縣域第一。該區桑蠶生產、繭絲綢加工及桑蠶資源綜合利用總產值達45億元,40%生絲產品達到5A級以上,90%達到4A級以上,繭絲加工和桑蠶資源綜合利用能力繼續保持廣西縣域第一。
2022年,河池印發的《河池市繭絲綢全產業鏈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繭絲綢全產業鏈實現產值500億元。其中,一產實現產值110億元,二產實現產值230億元,三產實現產值160億元,整個產業鏈經濟規模在國內設區市的“領頭羊”優勢基本確立,初步形成高質量發展產業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桑蠶養殖行業面臨著生產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融資困難等多重挑戰。同時,市場競爭激烈,行業毛利率較低,一些新進入者和小型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而壓低價格,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此外,經濟發展中國家的絲綢業正在快速發展,與中國競爭初、中級產品市場。盡管如此,繭絲綢行業仍有發展潛力。
桑蠶養殖行業政策環境
2021年9月,商務部《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打造30個全國優質繭絲綢生產基地” “重點打造5—10個絲綢服裝家紡產業集群”“建設3-5個國家級繭絲綢科創服務平臺”。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十四五”全國種植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桑園面積1200萬畝左右,桑蠶繭年產量70萬噸左右;柞蠶放養面積1000萬畝左右,柞蠶繭年產量10萬噸左右,產量略有提升”。
根據國家農業農村工作規劃,“十四五”期間,特經種植業、養殖業,主要在強化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打好種業翻身仗、推廣農業機械化、推進數字化服務、建設智慧農業等方面加快現代化發展。
桑蠶養殖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桑蠶養殖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產品價格分析、用戶分析、替代品和互補品分析、行業主導驅動因素、行業渠道分析、行業贏利能力、行業成長性、行業償債能力、行業營運能力、桑蠶養殖行業重點企業分析、子行業分析、區域市場分析、行業風險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相關的經營、投資建議等。報告研究框架全面、嚴謹,分析內容客觀、公正、系統,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我國桑蠶養殖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桑蠶養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桑蠶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