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發展機制(CDM)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三種靈活機制之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合作進行溫室氣體減排的一種基于項目的靈活機制。
CDM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幫助發展中國家締約方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有益于《公約》的最終目標;二是幫助發達國家締約方實現其量化的溫室氣體減排承諾。
一般認為,能源轉型乃大勢所趨,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這一點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早已成為共識。近年來世界各地都在投入大量資金積極發展新能源,以便盡早實現凈零目標。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倡導,另一方面則需要私人投資配合,從而形成全社會的合力。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清潔發展機制(CDM)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
政府政策支持是吸引投資的先決條件,如能源定價政策和市場放松管制。以核能為例,近年來,由于全球能源危機的影響,核能在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復興。去年年底在迪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有22個國家承諾到2050年將核電容量增加2倍。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了50%。作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制造國,中國風電、光伏產品已經出口到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獲得清潔、可靠、用得起的能源。
在綠色低碳轉型背景下,全國碳市場被視為以較低成本實現全社會降碳的政策工具,通過為碳定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按照“污染者付費”原則,將排放的負外部效應內部成本化。目前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企業2257家,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市場。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突破4.55億噸,累計成交額突破260億元,是全球現貨交易量最大的碳市場之一。
近年來,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和一致行動。據統計,近5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提供了新增發電量的66%,成為電力供應增量主體。2023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超過1.7萬億美元,大幅超出化石能源投資,投資清潔化趨勢顯著。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過渡期實施細于2023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標志著全球首例碳進口稅制度的實質性落地。這一歷史性的舉措不僅深刻影響全球企業競爭格局,甚至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貿易格局,對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國際能源署預測,2024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首次超過全球電力供應總量的三分之一,取代煤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電來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大勢已明。
未來,清潔發展機制將繼續發展,成為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的擴大,CDM項目將涵蓋更多的領域和地區,為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各國需要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CDM機制的完善和發展,為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解決貢獻力量。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清潔發展機制(CDM)行業投資潛力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