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行業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涵蓋了眾多技術手段和業務范圍,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各種手段恢復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生態修復行業主要覆蓋的領域包括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道路邊坡等基礎設施修建區生態修復,以及部分海域、海岸帶和海島綜合整治,河流、湖泊與濕地修復,污染場地治理等。
生態修復行業是一個綜合性的領域,涵蓋了眾多技術手段和業務范圍,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各種手段恢復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生態修復行業主要覆蓋的領域包括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道路邊坡等基礎設施修建區生態修復,以及部分海域、海岸帶和海島綜合整治,河流、湖泊與濕地修復,污染場地治理等。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流域生態修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生態修復市場的需求正快速擴大,覆蓋的范圍也更廣泛。這不僅包括對退化或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恢復,還涉及到對土壤、水體、大氣等環境要素的全面治理。同時,針對不同生態系統的特點和修復需求,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和政策,使得生態修復分區成為發展趨勢之一。
政府在生態修復行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創新等方式,政府為生態修復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從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來看,一季度,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6%,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2.4%,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從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來看,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89.9%,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長江、黃河等主要江河水質優良斷面比例為91.5%,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在監測的201個重點湖(庫)中,水質優良湖(庫)比例82.1%,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湖(庫)比例4.5%,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態修復行業正逐步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修復效果和效率。企業需具備綜合性生態修復方案解決能力,以應對復雜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生態修復項目的不斷增加,養護增量市場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科技創新在生態修復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態修復領域出現了許多創新技術,如生物修復、環境監測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生態修復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推動市場的發展。例如,采用逆流水過濾技術能夠將對生態影響最大的水源中的水體污染物完全清除,及時有效地保護水源;通過土壤修復技術,可以迅速恢復受污染土壤的健康,改善當地的土地質量。
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編制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雙重”規劃》),以“兩屏三帶”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為骨架的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為基礎,突出對國家重大戰略的生態支撐,統籌考慮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地理單元的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提出了到2035年推進森林、草原、荒漠、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作的主要目標,以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的總體布局、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政策舉措。
目前,重點區域已實施100個重點項目,森林防火、自然保護區及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生態保護支撐能力也在穩步提升,重大工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為積累各地在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中的典型經驗,為下一步《“雙重”規劃》更好實施提供案例參考,中國發展改革報社記者奔赴有關項目所在地開展了調研采訪。采訪發現,各地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事中事后監管,推動生態建設向項目化、精細化管理的方向轉變,為《“雙重”規劃》落地實施保駕護航。
想了解關于更多生態修復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流域生態修復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