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新功能區的建設和新富人群/新中產階層的形成與聚集,新的社區商業空間在大量形成。面對新的消費人群和新的消費場景,構建以群眾健康為中心的社區醫療服務體系既符合醫改的方向,又契合市場的需求。國家現在在大力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體制,讓小病能夠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大大緩解了就醫壓力和大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社區醫院發展從一期建設至今,經歷了起步發展、全面推進、創新轉型的發展階段,社區醫院在基礎設施、業務應用、數據資源、公共服務、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到2025年,我國服務人口超過1萬人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普遍達到能力標準,達到推薦標準的機構比例達到20%以上,其中東、中、西部省份分別達到30%、20%和10%以上。以省為單位,滿足服務能力標準的村衛生室比例達到40%以上。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應得到有效提升。
行動將加快推進基層中醫館建設,加強中醫醫師配備,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和轉診轉運能力,指導達到能力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傳染病診室)。此外,在全科醫師隊伍中普及兒科診療知識,尤其是季節性傳染病救治內容,有效發揮分級分層分流救治的作用。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社區醫院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根據轄區居民服務需要和社區醫院建設情況,配齊外科、婦科、兒科、護理、影像、康復等各類適宜人才,同時加強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中醫、藥學、醫技等醫務人員培訓,有計劃地選派基層骨干人員赴上級醫院進修學習。
此外,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推行“一人一診室”,保護患者隱私;并優化就診流程,實行預約診療,減少服務對象候診時間,改進掛號、繳費、打印報告等點位布置,減少人員動線交叉流動。兩類機構還要提供慢性病長期處方服務和缺藥登記配送服務,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飲食、運動建議,推廣非藥物治療方法;同時,應設置老年人優先服務窗口,保留一定的人工服務,改造無障礙通道,提供輪椅、擔架等便民設施。
社區醫院一般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上發展而來,在承擔分級診療的過程中二者承擔的功能也有差異。相對而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多是一級醫院的標準,主要職能是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慢性病和常見病的管理等。
部分社區醫院其實是可以申請二級醫院牌照的,其有病床數量、建筑面積、人員配置、診療科目開展等方面的硬性要求,相對而言,其科室設置更多,可檢查項目更全。
政策提到,各地可更多地授權地市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開展社區醫院評價,嚴格把握標準,規范復核和評價流程,確保公平公正、結果客觀真實。
所以設定新增500個社區醫院的目標,實際上是國家在政策層面要求各地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服務質量。
《方案》要求,到2025年,服務人口超過1萬人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普遍達到能力標準,全國達到推薦標準的機構達到20%以上,其中東、中、西部省份分別達到30%、20%和10%以上;服務人口不足1萬人或機構人員少于10人的,對照標準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全國每年新增社區醫院500個以上,力爭到2025年全國累計建成社區醫院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比例達到30%以上。
《方案》在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醫療應急和兒科建設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一是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快推進中醫館建設,加強中醫醫師配備,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條件。二是補齊醫療應急和傳染病應對及兒科等短板,提升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救和轉診轉運能力,指導達到能力標準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傳染病診室);在全科醫師隊伍中普及兒科診療知識,尤其是季節性傳染病救治內容,有效發揮分級分層分流救治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社區醫院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社區醫院行業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