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不再局限于讓人類從重復勞動中解放,而是更多地參與到創意性、決策性工作中來。
國網江蘇電力數字化部安全運行處副處長蔣承伶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于加快推進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人工智能作為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在促進數據業務融合、挖掘海量數據價值、驅動業務優化升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夠賦能發、輸、變、配、用、安監、基建以及管理等多領域智能化轉型。
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
大模型作為產業發展的熱點方向,能夠降低人工智能開發與應用的門檻。目前,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企業都宣布將電力作為大模型的重點垂直應用領域。比如,2023年7月,華為云面向業界發布了盤古大模型3.0。它能夠讓企業“定制”自己的專屬大模型,其中包括電力智慧巡檢應用。百度文心一言打造的電力行業大模型覆蓋了電力知識問答系統、電力文檔智能分析等多個能源行業應用場景。
國內電力企業也在人工智能上發力。比如,國家電網建設了覆蓋總部及27家省公司的人工智能“兩庫一平臺”,形成了通用組件基礎支撐能力;南方電網打造大模型“大瓦特”,構建了高效便捷的數字化基礎平臺。近年來,無人機、機器人也廣泛應用于我國電網設備的巡視與檢測中。高效工作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平臺的支撐。
根據數據顯示,全球電力需求在2020年經歷小幅下降之后,已連續兩年恢復增長。2022年全球發電總量為2916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發電量是智能電網得以發展的基礎與根本,擁有穩定、充足的發電量,能夠促進與推動智能電網的積極發展。
其中,亞太地區發電量高145464億千瓦時,同比上漲4%,全球占比接近50%;北美地區發電量為55480億千瓦時,上漲3.2%,全球占比升至19%。但歐洲地區2022年發電量卻降至39009億千瓦時,同比縮減3.5%,全球占比下滑至13.4%;中東地區發電量約為1365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增幅低于全球平均占比,占比降至4.7%。
按國別統計,我國2022年發電量高達88487億千瓦時,同比上漲3.7%,全球占比擴張至30.34%,繼續是全球電力第一生產大國;美國排第二,發電量為45477億千瓦時,占比15.59%。之后是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加拿大、韓國、德國、法國排在第十的位置的位置。
智能電網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傳感器網絡,對電力系統進行實時監控和智能調度,以提高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效率。通過智能電網,電力公司可以更好地預測和管理電力需求,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此外,智能電網還具備自愈功能,可以在發生故障時自動隔離故障區域,快速恢復供電。
智能電網的發展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支持。通過物聯網技術,電力公司可以將各種設備和傳感器連接到網絡中,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傳輸。這些數據經過分析后,可以為電力公司提供有價值的運營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管理電網。
隨著人工智能在電力領域的推廣,安全問題引起了業界關注。一方面,面對復雜多變的作業現場環境、應用需求,人工智能識別率、誤報率、漏報率等性能指標能否滿足應用要求,人工智能的算力能否滿足現場需求,都要經過充分測試。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術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新的攻擊手段。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數據投毒、算法后門、對抗樣本攻擊等,給電網信息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
“人工智能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風險。”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李宇峰說,“應建立全面而有效的治理機制,發展穩健機器學習理論方法體系,更好地將人工智能技術安全應用到電力領域。”
智能電網與物聯網技術是未來電力行業的重要發展趨勢。它們不僅可以提高電力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源損耗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還能為未來的電力行業帶來巨大的變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投入,推動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應對全球能源和氣候變化挑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智能電網與物聯網技術將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應用,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更多智能電網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能電網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