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服務熱線
400-856-5388
當前位置:
中研網 > 結果頁

中國基建產業發展歷程回顧:輝煌基建七十年

基建行業發展機遇大,如何驅動行業內在發展動力?

  • 北京用戶提問:市場競爭激烈,外來強手加大布局,國內主題公園如何突圍?
  • 上海用戶提問: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發布,船舶制造企業的機
  • 江蘇用戶提問:研發水平落后,低端產品比例大,醫藥企業如何實現轉型?
  • 廣東用戶提問:中國海洋經濟走出去的新路徑在哪?該如何去制定長遠規劃?
  • 福建用戶提問:5G牌照發放,產業加快布局,通信設備企業的投資機會在哪里?
  • 四川用戶提問: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云計算企業如何準確把握行業投資機會?
  • 河南用戶提問:節能環保資金缺乏,企業承受能力有限,電力企業如何突破瓶頸?
  • 浙江用戶提問:細分領域差異化突出,互聯網金融企業如何把握最佳機遇?
  • 湖北用戶提問:汽車工業轉型,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在哪里?
  • 江西用戶提問:稀土行業發展現狀如何,怎么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費提問專家

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3-2028年中國新基建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建國七十余年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實現了從整體滯后、瓶頸制約、基本緩解到總體適應的跨越式轉變,交通、能源、水利等重點基建領域成績斐然,高鐵里程、公路里程、港口吞吐量等多項指標躍居世界第一,建設港珠澳大橋、青藏鐵路、南水北調等多個代表性超級工程,被世界冠以"基建狂魔"稱號。縱觀我國七十年輝煌基建發展史,根據建設重心及作用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1)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1949-1978),集中全力發展重工業,基礎工業體系初步建成。2)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8),加快完善能源供應、交通運輸、基礎原材料、農林水利等領域基礎設施缺口,基礎產業瓶頸制約明顯緩解,基建水平取得重大飛躍。3)四萬億基建刺激方案出臺后(2008-2017),基建迎來又一次成長高峰,期間逆周期調節作用持續凸顯,共經歷三次強力"穩增長",基建增長動力轉為政策驅動。4)基建低增長時代(2018年至今),2018年起地方融資平臺監管持續趨嚴,資金端約束加強,基建增長明顯放緩,整體投資增速維持低位。

1、建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1949-1978)

集中全力發展重工業,基礎工業體系初步建立。1953年新中國出臺"一五計劃",正式確立以重工業優先發展為主導的新中國工業化發展方向,并規劃建設以蘇援156項工程為核心的共694個工業建設項目,涉及煤炭、石油、煉鋼等多個工業薄弱領域。1957年"一五"計劃多數指標大幅度超額實現,多個現代工業部門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其中包括: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首個載重汽車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首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首架噴氣式飛機;首個制造機床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一五"工程落地標志著我國現代工業體系已初具輪廓。1958-1970年間"二五"、"三五"計劃陸續落地,工業化體系逐步完善,能源、冶金、機械等領域產能持續擴容,自給率大幅提升。1973年我國耗費43億美元引進26套成套裝備("四三方案")彌補鋼鐵、石化、化纖領域技術短板,同時推進系列技術引進方案,大幅縮小了重點產業的國內外技術差距。整體看,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近三十年的經濟建設方案基本圍繞重工業展開,期間各類財政及行政資源高度集中于中央,"一五"時期中央控制了近80%基建撥款,資源配置的高度集中有力保障了大批高投入重工業項目的順利實施。

2、改革開放三十年(1978-2008)

1978-1989年:迅速發展前起步階段,集中力量加大重點行業投入。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建設以重工業為主,能源、交通等重點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整體投資結構存在嚴重輕重工業失調問題。為填補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缺口,我國于1982-1989年安排建設共319個重點項目,其中能源、基礎原材料工業和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項目261個,計劃總投資2927億元,占全部重點項目的94.2%。1978-1989年基建累計投資額超1萬億,年均復合增速達11.5%,期間建成落地的重大工程包括:葛洲壩水電站、平朔露天煤礦等153個重點能源項目;冀東水泥廠等88個重點原材料項目;大秦電氣化鐵路一期工程、秦皇島煤碼頭三期工程、北京-武漢-廣州同軸電纜載波工程等125個重點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項目。上述項目的建成投產大幅緩解了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訊等行業供應短缺問題,為后續經濟快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990-2002年:基建進程加速推進,國債發行促基建投資額高增。1990年我國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對農業、水利、能源、交通、郵電通訊、原材料等發展作出明確部署,全國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期。1998年受海外金融危機及境內水災影響,我國發行了一批特別國債用于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投向農業、水利、交通、通信、市政、中央儲備糧庫等基建領域,1998-2002五年合計發行特別國債6600億元,有力提振了基礎建設投資額增長。1990-2002年,我國累計完成基礎建設投資額11.4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速21.5%,相較1978-1989年增長10個pct,建設進程明顯提速。期間我國各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均取得重大突破:1)能源領域,落地神府東勝礦區、新疆塔里木油田、大亞灣核電站、嶺澳核電站一期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二灘水電站等工程,大幅緩解能源緊張狀況。2)交通領域,京九鐵路、北京西客站、上海浦東和廣州白云新機場、上海地鐵二號線等項目投產;沈大高速建成通車,現代化交通網絡開始形成。3)水利領域,開展了長江、黃河等主要干流、湖泊的防洪堤建設;三峽水利工程開工。

制度變革:分稅制改革推行,城投平臺成地方政府融資最主要來源。1978-2002年間,我國財政制度共發生兩次重大變革。1980年我國將原先高度集中的財政體制變更為財政包干制,即地方政府按固定分成比例繳納稅收給中央,其余歸各地自由支配。改革開放之初,此輪放權讓利有效激活了各地經濟發展活力,然而長期實施后中央財政逐漸入不敷出,導致中央整體宏觀調控能力下滑。為解決中央財政匱乏及財權分散問題,1993年我國推行分稅制改革,將原有財政包干制中由地方收取的部分稅收劃歸中央,并采取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制度彌補地方財政缺口,中央財政汲取能力大幅提升。分稅制推行后,地方政府為擴大融資渠道開始借助城投公司作為基建融資平臺,由城投公司向國開行貸款,待項目完工獲取土地增值收益后再由地方政府還款,各地城投平臺逐步興起。

更多新基建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新基建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深度報告REPORTS

2024-2029年基建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

基建行業指的是一些基礎建筑設施的行業。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機場,港口,橋梁,通訊,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于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它是一切企...

查看詳情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中研網只提供資料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對有關信息或問題有深入需求的客戶,歡迎聯系400-086-5388咨詢專項研究服務)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系:pay@chinairn.com
標簽:
5
相關閱讀 更多相關 >
產業規劃 特色小鎮 園區規劃 產業地產 可研報告 商業計劃 研究報告 IPO咨詢
延伸閱讀 更多行業報告 >
推薦閱讀 更多推薦 >

海上應急產業分析報告 海上應急產業現狀分析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2.4萬億元,同比增長5.7%;全國海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5.5%、10.0%;海洋8...

2024年中國天然化妝品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

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提升以及審美意識、悅己意識增強等因素驅動下,國內化妝品消費持續攀升,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69.0億元...

2024年全球及中國LNG冷能利用及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分析

2024年全球及中國LNG冷能利用及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分析隨著節能減排、推進清潔能源等的推進,中海油的福建LNG與浙江LNG、中石油京L...

2024年中國小水電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中國小水電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小水電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政策扶持、市場需求增...

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競爭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工程機械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隨著“十四五”規劃的深入實施和城市化的...

2024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預測

2024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規模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預測儲能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關鍵支撐技術,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市場需求將蓬勃發...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 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投融快訊
中研普華集團 聯系方式 廣告服務 版權聲明 誠聘英才 企業客戶 意見反饋 報告索引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4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18008601號-1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