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稅務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企業數量的大幅增長和稅務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導致對企業納稅合規申報有了更高的要求。預計未來幾年,隨著稅務部門對信息化需求的增加,稅務信息化市場有望實現進一步發展。
稅務信息化,就是根據國家稅收征收管理的需要,運用現代信息和通訊技術對實收管理和稅收服務進行集成,對實收管理中所需要和擁有的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和管理,從而提升稅務部門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和調控能力,改進稅務部門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納稅人提供優質規范、符合國際標準的管理和服務。
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稅收服務和管理的政策,國稅機關、地稅機關協同,一方受理,統一辦理。對納稅人提出的稅務登記申請,由受理的國稅機關或地稅機關一方負責,納稅人不需再向另一方稅務機關提出申請。
稅務機關是代表國家執行稅收法律法規、組織稅收收入的職能部門,稅務機關要履行服務職責。只有稅務機關才真正具有行政法意義上的稅收服務的主體資格。稅務機關要進一步推進稅收管理科學化、精細化、現代化,一手抓優質服務,主動做好納稅人的納稅輔導、咨詢、培訓和宣傳;一手抓事后監管,在發票領用、納稅申報等后續環節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及時掌握納稅人動態情況,以促進納稅人稅法遵從度提高,防范稅收流失風險。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加速滲透,以及國家政策的持續利好,我國稅務信息化行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前景良好,2021年我國稅務信息化的市場規模達到13.6億元,同比增長13.61%。
圖表:2019-2021年稅務信息化行業市場發展規模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研究院
稅務信息化市場主要包括政府財稅信息化市場和企業財稅信息化市場。其中,政府財稅信息化市場占比較大,約為60%左右;企業財稅信息化市場占比約為40%左右。這一市場結構反映了政府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的主導地位以及企業對于稅務信息化服務的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稅務信息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稅務信息化市場競爭激烈,主要由大型的信息技術公司和稅務軟件供應商主導。這些公司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能夠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和定制化服務。同時,新興的創業公司也開始涉足稅務信息化市場,通過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來挑戰傳統的市場領導者。市場集中度較高,但仍有不少中小企業在細分市場中尋求發展空間。
根據國內第三方工商注冊服務機構--"企查查"查詢結果顯示,截止2021年12月底,國內"存續"和"在業"的企業中業務包含"稅務信息化"的企業有8706家,同比2020年年底的5488家增長3218家。隨著國家對財稅信息化進程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稅務機關及納稅企業注重自身信息化建設,對財稅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需求也隨之增加,行業信息化技術更加成熟,2021年我國稅務信息化行業需求規模達到639億元,同比增長13.77%。
圖表:2019-2021年國內稅務信息化企業數量
資料來源:天眼查
未來我國稅務信息化行業將朝向“云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系統特點表現為大架構、大系統。具體而言,優化系統功能(核心征管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大數據平臺系統)、完善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完善優化智慧電子稅務局建設、集成整合信息系統等。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稅務信息化將更加注重數據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實現智能化的稅務管理和執法。通過海量稅務數據的分析,稅務部門可以更準確地了解納稅人的經濟活動和稅務行為,提高稅務風險識別和防范的能力。未來,移動互聯和云計算技術將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為納稅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稅務服務。納稅人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申報繳稅、查詢發票信息、進行涉稅事項咨詢等,不再需要親自前往稅務機關辦理業務,大大提高了辦稅的便利性和效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納稅人對于稅務信息化服務的需求也將呈現多元化的趨勢。除了基本的稅務申報、繳稅等服務外,納稅人還需要更加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如稅務咨詢、稅務籌劃等。這將為稅務信息化行業市場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綜上所述,稅務信息化行業市場未來將呈現智能化、數據驅動、云計算、區塊鏈技術應用以及跨部門數據共享與協同的發展趨勢。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技術創新將推動市場增長,市場需求將呈現多元化趨勢,而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將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稅務信息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