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常見于城市,是一種大氣污染現象。它主要由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和化學物質構成,這些顆粒物和化學物質主要來源于工業活動、交通運輸、燃煤等過程,以及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化學物質。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如濕度高、溫度適中時,霧霾更容易形成和積聚。
霧霾會對人類生活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霧霾會降低能見度,影響航空、公路交通和內河航運的暢通,同時也會影響城市人工景觀的美觀。其次,霧霾中的顆粒物和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影響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等,甚至可能引發心理問題。
霧霾治理是指為了減少霧霾污染而提出的一系列治理方案,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霧霾治理行業是指涉及減少和控制空氣中有害物質排放,以及改善空氣質量的所有活動和產業。這個行業包括但不限于環保設備的制造和銷售,環保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環保服務的提供,以及相關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等。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市場現狀調查研究與發展戰略預測報告》顯示: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在全球范圍內,大氣污染每年造成700萬人過早死亡,是心臟病、中風、肺癌以及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在中國,呼吸系統疾病在主要死亡原因中排名第四,而肺癌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因此,防治大氣污染仍是保障人類福祉的重要措施。
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平均霾日數為19.1天,較2021年和近5年平均分別減少2.2天和5.8天。全年共出現10次沙塵天氣過程,較2021年偏少3次,較近5年平均偏少2.2次。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2022年全國PM2.5平均濃度較2021年下降3.3%。
國務院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以改善空氣質量為核心,以減少重污染天氣和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大氣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降低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主線,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開展區域協同治理,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完善大氣環境管理體系,提升污染防治能力;遠近結合研究謀劃大氣污染防治路徑,扎實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強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源頭防控,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隨著人們對空氣質量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對霧霾治理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霧霾治理市場的規模持續擴大,包括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服務提供等多個領域。
從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來看,一季度,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等平均濃度同比均下降;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3.6%,同比上升3.5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2.4%,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
其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36”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8.5%,同比上升10.9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
隨著全球范圍內對空氣質量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霧霾治理行業將繼續得到快速發展。霧霾治理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包括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和社會資本等。這些投資將用于研發新技術、建設基礎設施、擴大產能等。同時,霧霾治理行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包括環保設備制造、環境監測、環保服務等。
在企業端,行業龍頭企業和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要開展行業發展前沿和共性關鍵技術瓶頸攻關,推進基礎研究,推動本領域具有重大創新突破的新一代重大技術裝備的開發應用,引領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中小企業要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做精做強做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霧霾治理行業市場現狀調查研究與發展戰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