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與碳中和兩者的目的與意義都是限制碳排放量。科學研究表明,過量的碳排放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以及出現極端惡劣天氣。其中溫室效應是最為直接且嚴重的問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中長期目標,既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也是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碳中和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碳中和行業是一個涉及廣泛領域的綜合性行業,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等多個方面。
碳中和行業的核心在于實現碳排放的減少和碳吸收的增加。在能源領域,這包括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如太陽能、風能等,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交通領域,則涉及電動汽車、氫能源汽車等低碳出行方式的推廣;在建筑領域,則通過綠色建筑、節能建筑等方式減少建筑能耗;在工業領域,則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減少碳排放。
碳中和行業目前發展到了什么階段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碳中和產業調研與投資分析報告》分析
初步發展階段(2020~2030年):
碳排放達峰:此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降低能源消費強度和碳排放強度,控制煤炭消費,并大規模發展清潔能源。這意味著在能源結構上,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將逐漸提高,而化石能源的消費量將增長緩慢并趨于穩定。
政策與基礎設施建設: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如補貼政策、稅收優惠等。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如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設施等也在此階段得到加強。
技術進步:可再生能源技術如太陽能、風能等得到快速發展,電動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也大規模進行。
快速減排階段(2030~2045年):
大面積完成替代:在此階段,可再生能源將占據主導地位,大面積完成電動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同時,第一產業也將完成減排改造。
技術創新與深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以及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等負排放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研發和應用。
深度脫碳階段(2045~2060年):
實現碳中和目標:到本世紀中葉,工業、發電端、交通和居民側的高效、清潔利用潛力將基本開發完畢,從而實現碳中和目標。
碳匯參與:除了減少碳排放外,還將積極參與碳匯項目,如森林碳匯、海洋碳匯等,以進一步抵消剩余的碳排放。
市場與健康:
市場規模:碳中和行業孕育著百萬億規模的市場,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推動,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碳市場:碳業務市場將持續健康發展,碳交易將成為企業間的重要經濟活動。碳業務價格的穩定將成為碳中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國際合作:
碳中和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交流。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在推動全球碳中和目標實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目前我國碳排放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碳中和”基本確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達峰;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在2060年實現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
市場規模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碳中和行業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計到2050年,與碳中和相關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萬億元人民幣。
產業鏈協同發展:碳中和行業涉及多個領域和產業鏈,未來需要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包括能源、交通、建筑、工業等各個領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政策引導與支持:政府政策在碳中和行業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未來,政府將繼續加大對碳中和行業的支持力度,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技術支持等措施,推動碳中和行業的快速發展。
國際合作與交流: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交流。未來,碳中和行業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全球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發展,碳中和行業也將實現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可以提高碳中和行業的效率和質量,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是碳中和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未來,隨著新能源技術、碳捕獲和儲存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等的發展和應用,碳中和行業將實現產業升級和轉型。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完善,碳中和行業有望實現更快的發展,并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
欲知更多關于碳中和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碳中和產業調研與投資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