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炭,是一種作為土壤改良劑的木炭,它能幫助植物生長,并且可以應用于農業用途以及碳收集及儲存使用,與一般用于燃料的傳統木炭有所區別。
生物質炭是秸稈高溫碳化后形成的肥料,施用到水稻田里,不僅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可以改良土壤。通過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抑制產生甲烷菌的活性。據計算,與常規技術相比,施用生物質炭后,淳和水稻專業合作社500畝稻田病蟲害發生率平均下降15%,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增加6.1%,土壤固碳速率平均增加89%,稻田溫室氣體排放平均減少16%,凈排放量減少51%,共產生碳匯130.67噸二氧化碳當量。
生物質炭行業上下游市場
上游方面,生物質炭的原料來源廣泛,主要包括秸稈、木屑、雞糞等農業廢棄物,以及工業有機廢棄物和城市污泥等。這些原料經過特定的處理和轉化過程,可以制成生物質炭。因此,上游產業主要包括原料的收集、處理以及生物質炭的生產環節。
下游方面,生物質炭具有多種應用,因此其下游市場也非常廣泛。生物質炭可用于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也可用于固碳減排,有助于應對氣候變化;此外,它還可以用于水源凈化,提高水質。因此,生物質炭的下游主要集中在農業、環境、能源以及功能材料等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物質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在農業領域,生物質炭可以作為土壤改良劑,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促進作物生長。在環境領域,生物質炭可以用于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方面,有助于改善環境質量。在能源領域,生物質炭可以作為生物質能源的一種形式,用于發電或供熱。在功能材料領域,生物質炭可以用于制備高性能的電極材料、吸附材料等。
生物炭可以吸附土壤或污水中的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等,因成本較低,被許多人認為是未來活性炭的替代品。2022年我國生物炭產量越為3.61萬噸,需求量約為3.49萬噸,市場價格約為2750元每噸,生物質炭在在農業和環境領域中前景廣闊。
我國年產秸稈、林業等殘余物約17.5億噸。這些巨量的生物質若被焚燒或廢棄腐爛分解,則會以二氧化碳形式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中。若直接還田,所固定的二氧化碳只有約3%可回歸到土壤碳庫。但若將其中的四分之一制成生物炭歸還土壤,就可直接固碳兩億噸,與我國陸地生態系統每年兩億多噸的碳匯量相當。因此,將農林殘余生物質炭化還田,可在“變廢為寶”的同時,實現農林碳匯倍增。
從秸稈炭化這一關鍵環節出發,生物質炭在綠色農業領域的應用價值已日益凸顯。隨著技術、設備和工程方面的持續創新與整合集成,我們能夠成功地將多種廢棄物轉化為寶貴的碳化資源,并實現多聯產生產。
這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也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同時,工業化系統的創新升級,使得大規模炭化生產成為可能,并滿足了產品延伸加工的需求。這些進步共同推動了生物質炭在綠色農業中的廣泛應用,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
雙碳背景下,循環經濟作為一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模式,應用領域廣闊,主要包括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生物質廢棄物利用、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廢舊產品再制造等。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不斷加強,生物質炭行業有望在未來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物質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