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保險發展概況
海運保險是指專門為海上運輸設立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涉及載運貨物財產損失的保險。這種保險形式旨在保護貨物免受損失或損壞。海運保險通常由承運人負責購買,但也可以由委托方根據需要單獨購買。
海運保險的種類多樣,包括貨物運輸保險、船舶保險、運費保險和船東責任保險等。其中,貨物運輸保險是最常見的一種,它可以保障貨物在運輸過程中因各種不可抗拒的風險而遭受的損失,如海難、碰撞、火災、盜竊等。船舶保險則是針對船舶本身的保險,包括船舶損失險、船舶責任險等。責任保險則是為船舶及其運營方在運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法律責任提供保障,如貨物丟失、污染等。
海運保險的費用通常是根據貨物的價值、運輸距離、運輸方式和保險公司的要求等因素進行計算的。一般來說,海運保險費的價格在貨物價值的1%到3%之間,貨物價值越高,保險費用也相應越高。此外,運輸距離越長,保險費用也會越高。易碎或易損壞的貨物,如玻璃制品、電子產品等,也需要支付更高的保險費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運保險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之一,航運保險市場規模也隨之增長。截至2022年,我國已成為全球航運保險原保費的第一大市場,航運保險保費收入246.5億元,同比增長9.21%。其中,船舶險保費67.5億元,同比增長16.5%,在全球占比11.9%;貨運險保費179億元,同比增長6.7%,在全球占比14%。
海運保險市場主要由保險公司、代理機構和交易平臺構成。全球各大保險公司紛紛進入這一市場,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
作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穩定器”,保險在保障航運業綠色轉型,助力航運業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2022年,中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9億標準箱,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年貨物吞吐量超過17億噸;集裝箱超過8000萬標準箱。2022年,在全球海運業受通脹高企、需求減弱等因素影響下,香港港、廣州港、深圳港貨物吞吐量仍取得逆勢增長,位居全球前列。
2023年,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趨于穩定運行,但年末紅海沖突給未來市場走勢增加更多不確定性。根據克拉克森發布數據及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整理,需求方面,2023年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需求增長放緩,整體呈現疲軟態勢,全球集裝箱海運量共計2.01億TEU,同比上漲0.4%;運力方面,2023年全球集裝箱船隊總運力規模達到2,782.9萬TEU,同比增長7.97%,運力增速重回高位。
中國出口增長動能由傳統商品向新興商品轉變,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占比逐步增加,“中國智造”加速走向海外。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增長了2.9%,占出口總值的58.6%。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風險的多樣化,海運保險行業也在不斷探索和開發新的險種。除了傳統的貨運險和船舶險外,海事責任險、離岸能源險等新型險種也在逐步發展和完善。
未來,技術創新將成為推動海運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海運保險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服務效率。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保險公司可以更精確地評估風險、制定保費策略;人工智能則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實現自動化核保、理賠等業務流程,提高處理效率;區塊鏈技術則有助于提升保險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海運保險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