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是一個國際化程度很高的行業。以“長賜”輪事件為例,該船由日本公司所有,由臺灣企業期租,由德國企業管理,懸掛巴拿馬旗,船員來自印度,貨主來自多個國家;在蘇伊士運河擱淺,救助公司來自荷蘭和日本,保賠保險由英國保賠協會提供,船東和承租人已在英國提起訴訟,等等。上述因素決定了相關索賠會經歷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
全球最大航運集團——中遠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在一次講話中指出,海運即國運。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海運作為全球貿易最主要的載體,它的地位和角色始終沒有變,至今仍然是不可替代的。海運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貿易的主要載體,主要因為具備4個不可替代:
一是成本優勢不可替代,在目前所有的國際貿易方式中,海運一直以來都是最經濟的運輸方式。
二是網絡優勢不可替代,目前全球僅班輪航線就有2100多條,東西航線、南北航線和區域內航線縱橫交錯,覆蓋廣泛,形成了密集高效的市場網絡。
三是適貨性不可替代,海運幾乎可以運輸所有種類、所有形態的商品,打破了其他運輸方式在尺寸、重量、適貨性等方面的局限。
四是與貿易的關聯度不可替代,貿易領域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海運,反過來也一樣。
目前,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航運大國:海運量世界占比達到26%,全球第一;注冊運力1.8億載重噸,全球第二;全球前20大貨物吞吐量的港口,中國占15個;全球前十大集裝箱港口,中國占7個……
海運保險是指專門為海上運輸設立的貨物運輸過程中涉及載運貨物財產損失的保險。海運保險一般由承運人負責購買,也可以由委托方根據需要單獨購買。海運保險分為基本險和附加險,其中基本險包括平安險、水漬險及一切險。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制定的《中國保險條款》(China Insurance Clauses,CIC),將海運保險分為基本險和附加險兩類。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海運保險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海運業是全球貿易的重要環節,其發展與全球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全球海運貿易量呈現出持續增長趨勢,據統計,2022年全球海運貿易量達到111.4億噸,同比增長1.4%。隨著全球貿易的快速發展和各國經濟的日益融合,海運業已成為全球物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UNCTAD數據,全球船隊總運力穩中有升,2022年全球船隊總運力達到22.03億載重噸,2013-2022年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3.37%。
根據交通運輸數據,2022年全國海運貨運量達到41.51億噸,其中遠洋貨運量為9.18億噸,占總貨運量比重22.12%;沿海運輸貨運量為32.33億噸,占比77.88%。2013至2022年,我國海運貨物周轉量整體上呈現出增長態勢,2022年中國海運貨物周轉量為101977億噸公里,其中遠洋貨物周轉量為61442億噸公里,沿海貨物周轉量為40535億噸公里。
越來越多的航運保險企業意識到,航運保險需要走質量效益型的專業化道路,從注重業務規模轉向注重承保質量,強化風險防控,通過市場化手段著力提高保費充足度。很多企業也在研究和推出一些符合市場需求的高技術含量的保險產品,推進航運保險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尋求航運保險的高質量發展。
與倫敦、香港、新加坡相比,我國內地無論是在市場規模、保險產品,還是在全球化的服務網絡、國際化的專業人才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差距固。
一是航運保險服務機構數量少,市場集中度高。
二是航運保險種類少,主要是船舶保險和貨運保險兩大類,保險險種嚴重不足,缺乏保賠保險、企業自保、再保險等。
三是航運保險經紀不發達。國外成熟保險市場大部分航運保險業務都經由保險經紀居中承保,而我國保險經紀機構缺乏,且經營管理水平不高,無法滿足業務需要。
海運保險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海運保險行業的市場規模、海運保險市場供需求狀況、海運保險市場競爭狀況和海運保險主要企業經營情況,同時對海運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做出科學的預測。海運保險行業研究報告可以幫助投資者合理分析行業的市場現狀,為投資者進行投資作出行業前景預判,挖掘投資價值,同時提出行業投資策略和營銷策略等方面的建議。
想要了解更多海運保險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海運保險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