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和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理財操作。這使得互聯網理財市場的規模迅速增長,并且預計未來幾年內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互聯網理財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進行的個人或家庭理財活動,包括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基金、股票等。互聯網理財具有方便快捷、門檻低、個性化等特點,使得個人或家庭可以更加靈活地管理自己的資產,實現資產增值最大化。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高,再加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儲蓄的優良傳統存在。對理財的需求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儲蓄。而人們傳統的思想中,資金流入較大行業是傳統金融行業的券商、銀行、保險等機構,這些機構只能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而互聯網投資理財投資門檻低、效率高可以為用戶節省時間、省去許多繁瑣的手續,回報率也相對較高的優勢日益凸顯,迎來了它的黃金時代。
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進一步強化了理財服務的線上化趨勢。疫情期間,線下網點被迫關閉,難以直接接觸到用戶,使得傳統理財業務在產品銷售、貸后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極大影響。而互聯網理財業務的無接觸性、便利性等優勢特點凸顯。
報告顯示,疫情暴發之后,購買線上理財產品的用戶數迅速增加。隨著疫情趨于緩和,用戶數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疫情之前。這表明居民線上理財意識受疫情影響顯著,線上理財群體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居民可支配結余資金的穩定增長,國人們對理財的潛在需求在持續提升。而在精準、高效等優勢加持下,居民理財向互聯網端轉移將是大勢所趨,互聯網理財市場熱度持續攀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理財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互聯網持續滲透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線上理財廣受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持續攀升,從2015年的2.4億人快速增長至2022年的6.7億人,增長了近1.8倍。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到27.7萬億元,同比下降5%,是2018年以來首次下降。
銀行理財規模占中國資管市場的21%,較2021年下降1%。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25.34萬億元,同比減少13.07%,較2022年末的27.65萬億元減少超2萬億元,較2022年9月末30萬億元規模的峰值下滑超4萬億元。同時公募基金規模卻在上半年達到了27.69萬億元,超過了銀行理財規模。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互聯網理財行業將實現更加精準的風險評估和投資建議。這些技術能夠深度挖掘用戶數據,提供個性化的理財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將進一步推動互聯網理財行業的發展。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廣泛使用使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理財操作,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和便利性。此外,移動支付、電子錢包等新型支付方式的興起也為互聯網理財提供了更多的應用場景。
互聯網理財行業將更加注重合規性和風險控制。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收緊,互聯網理財企業需要加強內部風險管理,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穩健性。同時,投資者也需要提高風險意識,審慎評估風險,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跨界融合與創新將成為互聯網理財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互聯網理財將與電商、社交等領域緊密結合,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多元化的理財服務體驗。例如,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推出購物返現、積分兌換等理財方式;通過社交平臺推廣理財知識,增強用戶粘性等。
預計互聯網理財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理財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將選擇通過互聯網進行理財。同時,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也將吸引更多投資者。互聯網理財行業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總體上是積極的,但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互聯網理財市場現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