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農業正處于現代工業化農業向現代生態農業轉變階段。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比較嚴重,迫切需要樹立生態文明的發展觀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高效農業。
生態農業強調將糧食與多種經濟作物的生產、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的發展,以及大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結合,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以實現生態和經濟兩個良性循環,達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農業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第二次全國污染普查公報顯示,全國農業源的化學需氧量(COD)年排放量達到1067.13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9.77%,農業源總氮、總磷分別為141.49萬噸和21.20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6.52%和67.22%。可見,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比較嚴重,迫切需要樹立生態文明的發展觀念,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在全球范圍內,生態農業已成為21世紀農業發展的主導模式和主要潮流。在中國,生態農業的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并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3年,中央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各地層層壓實糧食生產黨政同責,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支持力度,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增加954.6萬畝,增長0.5%,連續四年保持增長。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增加2.9公斤/畝,增長0.8%。
2023年,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下降2.3%。其中,一季度上漲1.2%,二、三、四季度分別下降0.4%、3.8%、6.0%。分類別看,農林牧漁四大類產品價格比上年均有所下降,分別下降0.8%、2.7%、8.3%和0.6%。分品種看,稻谷、玉米價格分別上漲1.7%、1.6%,小麥、大豆價格分別下降2.7%、1.9%,蔬菜價格下降4.1%,水果價格上漲2.3%。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低位運行,生豬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14.0%。
生態農業在近年來呈現出積極的態勢,不僅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和優化,還結合了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以實現更高效、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農業生產。目前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2%,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累計達6.2萬個。
從農業多功能角度看,生態農場要求把發展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飼料作物生產相結合,發展種植業與林業、牧業、漁業相結合,發展農業第一產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相結合,形成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體系。
為加快推進生態農場建設,促進農業綠色低碳轉型,農業農村部日前制定印發《推進生態農場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力爭到2025年,在全國建設1000家國家級生態農場,帶動各省建設10000家地方生態農場,讓生態農場建設成為推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的重要平臺和有力抓手。
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生態農業建設方面仍存在差距,需要借鑒先進的發展經驗并持續努力。未來,需要根據地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優化生態農業產業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同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綠色、有機、循環農業,促進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
此外,借鑒國外先進的生態農業理念和技術,加強與國際生態農業組織的交流與合作,推動生態農業行業的國際化發展。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生態農業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提升我國生態農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生態農業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