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作為一種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獨特之處在于其資源來源的廣泛性與利用方式的多樣性。生物質能不僅可轉化為多種能源產品,更在綜合效益上表現顯著。特別地,生物質發電是開發利用生物質能的關鍵途徑,它對于處理城鄉有機廢棄物、優化城鄉環境、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推動農村能源轉型具有重大意義。
生物質能的應用領域廣泛,其中制備成型燃料、燃氣、液體燃料以及生物質發電是其主要方向。而生物質發電,根據其技術特點,又進一步細分為生物質直燃、混燒和氣化發電三種主要形式。這些不同的發電方式,不僅豐富了生物質能的利用手段,也為其在能源領域的廣泛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國家政策的支持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十三五”規劃以來,我國生物質能產業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這背后離不開國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推動。例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等綜合性規劃的出臺,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在生物質發電領域,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政策。如《關于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見》明確提出,在農村地區要優先支持沼氣發電等生物質能發電接入電網,這為生物質發電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2021年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工作方案》還提出完善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逐步推動形成垃圾焚燒發電市場化運營模式,并安排了相應的補貼資金,進一步促進了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產業鏈分析
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產業鏈構成相當完善,從上游到下游形成了一個緊密銜接的整體。在產業鏈的上游,主要環節是燃料資源的獲取,其中生物質發電的主要燃料來源涵蓋了秸稈、垃圾等多種資源。這些燃料的獲取需要經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流程,包括收購、加工、儲存、轉運以及輸送。特別是利用秸稈發電的過程中,從田間收購秸稈開始,由于秸稈的體積龐大,需要使用專業的打撈設備進行初步處理。之后,通過打碎、集成條狀、打包等步驟,將秸稈轉化為便于運輸和儲存的形式,最終通過運輸車送至收購站,再進一步運往電廠。
產業鏈的中游則是生物質能發電的核心環節,主要參與者是生物質能發電企業。這些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將上游獲取的燃料轉化為電能,為社會的能源需求提供有力支持。
在產業鏈的下游,電網輸送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國營電網企業作為參與主體,負責將生物質能發電企業生產的電能輸送至千家萬戶,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需求。
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強以及補貼力度的增大,農民回收秸稈的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城市垃圾治理的需求也日益強烈,這為中游的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提供了充足的燃料資源。據統計,我國秸稈的綜合利用量持續增長,截至2021年已達到6.47億噸,綜合利用率高達88.1%。到2022年,我國秸稈的綜合利用量更是達到了約6.62億噸,顯示出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
在中國生物質能行業中,重點企業的運營狀況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生物質發電行業的IRR從79%驟降至4.9%,民營企業開始意識到,投資生物質發電可能不再是利潤豐厚的選擇。為了應對這一變化,龍頭企業正在尋找新的降本增效路徑,其中,合理價格收購優質資產成為了重要策略。企業開始更加細致地權衡垃圾處理量、發電量和設備損耗之間的關系,不再單純追求超燒或連續運行的小時數,而是更加重視設備的性能要求,合理安排停機檢修,加強設備維護。
在技術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降低成本變得愈發困難。這其中既有管理水平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差異。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企業開始更加重視技術升級和創新。
以江蘇省新能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主要從事風能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供熱等新能源發電業務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其中,部分生物質項目為熱電聯產項目,不僅發電,還向當地其他生產企業銷售蒸汽和熱水。然而,近年來,公司的生物質發電業務卻面臨不小的挑戰。
據統計,2022年公司生物質發電業務收入僅為0.48億元,同比下降了82.19%,生物質發電生產量和銷售量也大幅下降。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