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業界圍繞輔助生殖的討論總是不斷:一方面,國民生育力整體下滑的趨勢日益顯著,有數據顯示,我國不孕癥發病率已從2007年的12%上升到2020年的18%,全國約有超過3300萬對夫妻面臨不孕不育的問題;另一方面,相關腫瘤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導致喪失生育能力的人也越來越多,據統計,2018年至2020年平均每年新發兒童和青少年癌癥患者逾4萬名,同時育齡期女性新發腫瘤人數占整體人數的12%,其中超70%的年輕患者有生育意愿。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許多優生優育的政策,鼓勵生育,但還是有部分人存在“生不出、生不好”的問題,輔助生殖醫療服務便成為這些人群的新選擇。
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
輔助生殖技術是治療不孕不育癥的重要方法,它是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試管嬰兒技術等。
此外,數據顯示,我國已有近3%的嬰兒通過輔助生殖技術降生。隨著不孕不育率的提高、國家生育政策的支持、輔助生殖技術的推廣等,輔助生殖行業近年來逐步發展壯大。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我國輔助生殖,尤其是試管嬰兒認知度普及度仍然較低。試管嬰兒技術治療的成功率可以通過臨床妊娠率或活產率來定義。數據顯示,當前全球輔助生殖活產率不足40%,一名成功的試管嬰兒出生通常需要經過2到3個培育周期。因此,多次培育,也意味著費用更高。
近年來,已有多地將輔助生殖類醫療項目納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這一舉措大大降低了生育成本,緩解了相關家庭的經濟負擔。
2023年,北京、廣西兩省份率先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了醫保。今年3月,山東省醫保局印發通知,自4月1日起,規范整合山東省現行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部分項目新納入醫保支付。江蘇、深圳等省市醫保部門在回復民生訴求時也提出,正在研究或者積極推動相關政策措施出臺。
將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不孕夫婦的經濟壓力,對我國生育率提高也有助益。值得注意的是,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無疑是一項惠民舉措。但是,很多做試管嬰兒的夫妻仍面臨花費巨大、社會支持力度不足等困擾。
我們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梳理發現,目前針對輔助生殖的醫保報銷,主要集中于手術本身,而在就醫過程中,除相關檢查費用外,有時還會接受一些治療,比如服用提高精子活力的藥物等,同樣需自費。
除了賬面支出,輔助生殖還有另一項隱性成本——請假扣工資。
在輔助生育過程中,女性需要打若干天促排卵針,以促使多個卵泡發育成熟可供取用,即便是時間最短的周期,也需7天~10天,要在規定時間前往醫院打針,不可間斷。同時,取卵手術和移植手術在哪天做,是醫生根據促排情況而定,手術日期無法更改,非當事人個人可以決定。
在未來的幾年中,這個行業將會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和機遇?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研究報告主要分析了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的國內外發展概況、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產品價格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相關的經營、投資建議等。報告研究框架全面、嚴謹,分析內容客觀、公正、系統,真實準確地反映了我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想要了解更多人類輔助生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人類輔助生殖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